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颗星星再美丽,也没有整片星空耀眼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北重集团戎鹏强创新工作室纪实

  ■ 郭新燕

1.jpg

  个头不高、不善言谈的戎鹏强从2012年开始领衔着“自治区创新工作室”,这个全国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带领着以专家、技师、工程师为主的22个“小伙伴”组成的创新团队,将个人的力量加以整合,让能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兵器首席技师1名,特聘专家5人,研究级高级工程师4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5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2名,高级工2人,集团级技能带头人1名,成员级技能带头人1名。这样的团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璀璨整个星空。

  大手笔,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创工作之最、展全员之智、举创新之力,北重集团戎鹏强劳模创新工作室从成立之初,就注定了开始了不平凡的征程。

  2012年,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以精益、敬业、匠心、创新为主旨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致力于把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和团队的方向标。

  从场所的选择到硬件设置,从经费支持到设施更新,“大手笔”全力支持,让它得以迅速发展。工作室由先进人物领衔、有固定工作场所、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工作室的领军者,戎鹏强深感任重道远。

  将一个人的力量变成一群人的智慧,以培养深孔镗专业人才为目标,发展培养高技能技术骨干。以劳模先进为点,形成骨干创新团队这条线,辐射职工创新创效的面,充分发挥劳模带头作用。

  一个人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

  在工作室的创新攻关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大家集思广益,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在戎鹏强创新工作室里,一场有温度的“头脑风暴”正在进行。工作室领军人戎鹏强带领着工作室成员,对某产品大架体内孔变形无法珩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从哪里入手破题?会上,你一言我一语,寻找答案。经过几个小时的探讨,团队成员提出的“提高某产品外圆装配位置表面粗糙度”,让之前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在劳模的带领下,创新团队有了更强的战斗力,也打破了劳模、技师、专家、技能人才“单兵作战”、独立而支的尴尬格局。

  2018年上半年,戎鹏强创新工作室围绕岗位和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薄弱环节、生产窄口实施创新创效,开展技术攻关、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积极参加防务事业部劳动竞赛,完成了“专项赛”10个。围绕技术难题和生产窄口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2项,合理化建议提出131条。获得集团公司工会创新成果二等奖;获集团公司2018年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提高某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QC小组获兵器优秀组织二等奖。

  创新工作室共获得发明专利6项,公司级企业技术进步奖6项,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1项。

  小星星,也能奉献光芒

  即使是一颗小星星,它也有自己的位置,向别的星星一样奉献自己的光芒。

  工作室成员为员工讲授新技术、新经验,现场讲学,将自己宝贵的“财富”拿出来进行传授分享。员工成为了创新成果的受益人和共享者,拓宽了年轻人的成长通道,让更多一线员工参与创新。

  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劳模创新工作室将全员凝聚到一个团体中,释放出强大的“磁场效应”。工作室4名技能带头人开展了6次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高技能人才展示活动,提高车间整体深孔加工操作者的技能水平,新来的2名深孔镗工经过连续2个月的跟踪生产指导,已能独立操作。

  戎鹏强跟记者说道:“我虽老,但责任、担当、情怀,使我不待扬鞭自奋蹄。”戎鹏强和他的“小伙伴”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精益求精,务实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