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提升执行力必须把握好五个“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梁明清

  众所周知,管理不仅是科学是艺术,更是行动。上半年兄弟单位发生的“1·5”、“6·21”、“7·3”、“ 7·5 ”、“7·7”、“7·8”事故,无不反映出现场管理混乱、管理制度走样、监管力度不够、干部作风浮躁等问题,更是折射出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执行力不到位,甚至严重缺失的现状。如何提升执行力?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好五个“度”。

  一是必须把握好“态度”。只有兢兢业业,才能为成就一番事业。要提升执行力,就必须坚持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态度,将“项目管理大反思”的活动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中,既要对上级的决策、制度、办法勇于执行,又要对公司的发展思路、重大问题敢于决策,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确保政令畅通。要坚决克服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毛病,既要“做正确的事”,准确贯彻战略意图,破解发展难题,又要“正确地做事”,高效完成任务,不断获得成长提升,积小胜为大胜。

  二是必须把握好“高度”。就执行而言,起点决定终点。起点不高,就有可能产生执行不力、监管不严、效果不好的连锁反应,使执行过程杂乱无章、盲目无序。高起点意味着高站位的视野、高层次的规划、高标准的要求,是成功执行的一半。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意识,始终保持居安思危、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防范“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观念,在通观全局中把握局部,在纵览全过程中照应各阶段,在急处站得稳、在高处看得远、在难处立得住。

  三是必须把握好“速度”。在企业管理的日常执行过程中,零速度就等于零机会。精益求精不能成为效率低的借口,如果没有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会造成各项工作执行不力,缓慢推进,甚至停滞不前。在一味强调执行效率的同时不能忽视优质执行,“质量”是对执行结果的判定,而“速度”是对执行过程的加分,不能本末倒置。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做到质量与速度并举,效益与规模并重,主业与多元并进。

  四是必须把握好“力度”。不管多好的思想、理念、决策、计划,只有转化落实为具体行动,才有强大生命力,否则都是纸上谈兵。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诺必践、有禁必止。必须理清制度执行的责任部门,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逐级负责,层层落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员工牢固树立按章办事、按序推进的执行习惯,形成自觉执行的内在鞭策力。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督查、定期督查和专项检查,对执行是否到位、效果怎样、原因何在等,都要形成能够量化、细化的考核标准,达到及时纠偏,政令通畅的目的。

  五是必须把握好“准度”。在现代企业管理进程中,每一项工作的执行过程都包含着许多环节,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作,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因此,为避免执行中出现失误和隐患,要备好“标准尺”,用好“放大镜”,握好“方向盘”。备好“标准尺”,就是要在接到执行任务后,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立足,深入思考,明确方向,形成能够有效指导后续执行的整体思路。用好“放大镜”,就是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开展自我纠偏,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举一反三,使执行过程变成一个动态发展、持续改进的过程。握好“方向盘”,就是要随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对具体的执行思路、举措和现阶段的重点进行调整,在坚持大方向的前提下,灵活掌握执行的具体操作,确保最终的执行结果是紧扣发展实际的,是满足发展需求的。

  (作者单位:中铁二局四公司引黄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