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翔
最近,我在工作之余拜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了解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七年知青历程。从这七年成长和战斗的岁月中,我再次领会到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历经一番苦难的,而这样的苦难艰辛对精神上曾有的迷惘和彷徨具有深刻的修身作用,能帮助一个人从更普遍、更深层的视角审视自身的成长过程、理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并最终从实践的层面认识到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通过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代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砥砺前行,奋力拼搏。
首先是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梁家河村,不满16周岁的青年习近平,在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之重,然而却没有任何抱怨和气馁,满满的却是对信仰的历久弥坚。7年中,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不但给自己树立了非常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以他不屈的性格为自己铺下了坚实的成功之路,从担任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我们作为生活在衣食无忧、和谐稳定时代的航天人,在大环境下是无比幸运的,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二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同志也是怀着一颗赤诚为民之心,不断依靠群众,才一步步走向更高的领导岗位。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尤其要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是要加强学习,深入思考。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同志白天要劳动,晚上还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虽然当时年纪尚轻,但对很多实际问题都有了非常独到的见解。别人开会乱哄哄,而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会认真听、并且听得懂,还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去做。这都源于青年习近平同志在平日里的细心观察、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在如今知识领域成级数级递增的大环境下,不加强学习只会快速落伍,在工作中务必要做到常思考、常更新,增加知识储备,适应时代变迁。
四是立足岗位做贡献。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同志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大队书记官不大,但他干的却是大事,他创立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带领着梁家河的乡亲们发展铁业社、缝纫社、打淤地坝,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而现在,我们有些年轻人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完全偏离了岗位的本职工作,更不用说为专业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了。
当前,我们正处于“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已有的重大项目为203所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一定要从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中汲取力量,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为203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航天科工二院20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