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借脑”“借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何伟楠 郑南生

1.jpg

●中山市黄圃镇一电器企业生产线经过智能化改造后,整条生产线只需一个工人  叶志文 摄影

  8月6日,广东省中山市伊电园内一片繁忙。中山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展示中心、企业两化融合体验与推广实验室设计建设工作正在进行,10月份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两化融合政策宣传、企业服务创新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在同一园区内,中山市“互联网+”产业共享服务中心也在装修中,下月初将与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共同挂牌运营。

  这两大新平台建成后,将协同已经运营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产品公共服务平台等,共同为中山市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共性难题”。近年来,中山市经信局积极推进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并成功对接中小企业千余家,“借脑”“借力”助其转型升级。

  从“拍脑袋”决策到“靠数据”管理

  据南方网消息,莎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莎丽科技”)创立于1998年,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莎丽科技已经成为国内淋浴房产业领域年生产销售量达40万件(套)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占地4万平方米的卫浴工业园,产品销往海内外市场。

  大企业也有“成长的烦恼”。随着规模的壮大,莎丽科技开始发现,管理模式的落后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很多工作都靠人工完成,管理方式也相对粗放,各生产环节之间是相对割裂的。”莎丽科技信息化项目主管秦兴表示,过去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都是靠人工统计,这些数据只停留在纸面,导致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生产决策也只能靠管理人员依照个人经验来作出。“拍脑袋决定”,成为了企业制定阶段生产计划以及处理其他决策性事务的常态。

  如何打破这种决策不科学的现状?

  莎丽科技开始关注国家推进两化融合的相关政策,并于2016年10月引入一套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尝试以信息化的方式管理企业,开始自发探索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的路径。通过引进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数据的收集和打通。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成为指导企业生产行为的科学依据。秦兴表示,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实现了企业采购、生产、出货等全流程的信息可视化,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还为企业分析市场形势进而做出战略决策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企业两化融合有了“战略顾问”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正是两化融合的深层要义。

  今年5月,中山市经信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山普金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普金”)正式合作成立中山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为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两化融合方面的服务。中山普金成为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单位。

  早在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之前,去年9月,中山普金就已经开始对接服务莎丽科技。今年平台建立后,对莎丽科技的企业管理流程进行了全面调研,并提出“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业务流程的全面协调管理”的建议。

  这一建议与企业当时的策略不谋而合。已经尝到信息化管理“甜头”的莎丽科技,迫切地希望进一步升级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将销售等环节数据全面纳入系统管理,为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莎丽科技随即采纳建议,上马“产供销财一体化管控能力”提升项目,在原有的信息化软件管理系统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对产、供、销、财进行统筹管理。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的战略规划,实现产供销财一体化,有效管理库存产品,实现在各个客户端都可以查询到公司的在制品库存、安全库存、成品存货情况。

  “产供销财一体化管控能力”提升项目的展开,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据统计,“产供销财一体化管控能力”提升项目实施前后,莎丽科技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都显著提高。秦兴将中山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比喻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顾问”,“这个顾问帮助企业发现两化融合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良优化的策略”。立足信息化建设,推进两化融合,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对两化融合体系建设的评估和辅导服务,今年3月,莎丽科技公司成功通过两化融合贯标系统认证。

  “网上双边市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与中山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近在咫尺,不久前签约启动的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各项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今年初,中山市经信局联合重庆猪八戒网共同筹建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今年7月中旬正式签约。根据合作协议,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方,猪八戒网将提供线上、线下两部分建设工作。线上是完成八戒城市中山站的搭建,线下则是完成中山市互联网+共享产业服务中心的建设。

  “这个站点的建设,为中山企业专门搭建了一个入口,方便中山企业更加便捷地在网上获取各项服务。”猪八戒网华南大区城市项目事业部城市总监于晓莹介绍,针对中山企业的实际情况,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将利用互联网推动设计资源与企业有效衔接,为工业设计行业和企业提供工业设计专家智库,解决初创企业在企业创建、品牌建设、企业管理、企业推广等遇到的困难,平台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提供行业发展规划、工业设计、机械设计、软硬件开发、品牌定位、供应链解决方案、产品营销及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服务,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提升产业设计端附加值,助力中山工业转型升级。

  记者从中山市经信局了解到,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将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2018-2020年),以共享设计服务和智能制造为主导,形成设计与制造资源开放共享、企业需求对接、设计企业和人才集聚、设计成果成功转化的“六个一”格局。即“聚集一批优秀设计企业”“对接一批需求企业”“推动一批设计成果成功转化”“培养一批设计人才”“举办一系列大赛活动”“提供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服务”。

  600多家企业获1200多套免费解决方案

  于晓莹介绍,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将于本月底完成建设,下月初正式启用,发挥区域行业“互联网+”共享设计成果展示、工业产品展示、路演、培训等功能。八戒城市中山站目前也已经完成UI和UE全部设计,将于9月底完成所有开发工作正式上线运行。

  中山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首席运营顾问王新强介绍,中山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综合门户网站目前已通过内测,9月份正式上线后,即可为中山市企业提供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服务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定信息服务,实现企业在线评估数据填报、系统评分和对标分析等功能。正在设计建设中的平台展示中心、企业两化融合体验与推广实验室等,将于10月份建成,届时将成为两化融合政策宣传、企业成功转型经验和服务创新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与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即将建成,意味着为中山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的公共平台又增加两个。

  2016年起,中山市经信局联合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黑子信息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聚享机器人等企业,陆续合作打造了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产品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共享机器人打磨抛光公共服务平台等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带领全市中小企业向社会“借脑”“借力”,发力转型升级,逐渐形成了可服务全市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雏形。

  据中山市经信局披露,目前,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服务企业600多家,免费提供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1200多套,被企业采纳并实施600多套,线下培训技术人员约480名,线上教育学员1800多名;智能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已对接企业280家,已进入系统研发及智能主板生产厂家18家;智能裁剪快速加工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分中心6个、裁剪流水线10条、铺布流水线20条,服务企业500多家,加工柔性材料4583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