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提一提“美国优先” 看一看中美贸易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凤发

  正值中美双方在关税上相互加码、贸易战硝烟四起之际,8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一篇题为《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的文章,拔高调门展开积极舆论造势,号召全国人民共度时艰、风雨无阻应对无法回避的挑战。有分析指出,在贸易战前景叵测、中国经济放缓的形势下,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等央媒集体吹响号角鼓舞士气,释放出稳定人心和心理预期的强烈信号。

  这篇近5000字的长文用循循善诱的笔调,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如何历经重重困难,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章号召党员干部、工人、农民、企业家、科研人员、青年学生等,“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各尽其责、苦干实干、全力以赴”。

  通过近期以来的报道得知,虽然我们极力希望避免贸易战,但如今贸易战已经不断加码,被迫迎战已是不二选择。“迎战”就得付出代价,甚至两败俱伤,此时央媒呼吁民众共度时艰,为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和未来比较困难的日子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也算是正当时。

  众所周知,中美贸易战实际上就是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的目标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造成的。所谓的“美国优先”,就是一切以美国利益为第一,做事先考虑美国的利益。这是美国衰落的情况下特朗普为振兴美国所开的执政药方,其意图是让别国更多地承担责任义务,让美国抽身节省更多的资源和钱回到美国搞经济建设,以便重振美国的制造业,保证美国的强大和霸权。

  事实上,“美国优先”在历史上一直是美国政治精英们所信奉的一条原则,这个口号并非特朗普首创,而是由伍德罗·威尔逊这位民主党总统首次提出来的。它的思想源头归因于根深蒂固的“美国例外论”,在美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路径上就能找到蛛丝马迹。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经济迎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过程正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叠,美国工业制造能力出现井喷式发展,结果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超过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当时美国的国内市场,已经无法消化过剩的产能。那段时期,美国不断海外贸易扩张,为了给过剩产能寻找出路。从源头上说,美国的崛起属于“内生性”崛起,其对外行为的源动力,从根本上说来自国内因素。因此,“美国优先”的本质就是本国优先。各国首先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然后才是国际利益。特朗普自从入主白宫以来,高举“美国优先”旗帜,已经退出或者至少威胁要退出若干个国际协议,一种“退出主义”政策逐渐成形。他甚至可能打破人权、民主等意识形态藩篱,把“美国优先”作为美国外交取舍的唯一标准,不管是盟国、合作伙伴,还是对手,只要不符合这一原则,都在扫荡之列。

  无疑,这些行为,对其他盟友国家是不公平的,也是一种利益的损害。此次贸易战假如中国妥协,遵从美国优先助长,那么中国必然会被美国长期抑制,利益损害更加大。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中国而言,与其让步很多,帮美国白白干,倒不如跟别的国家发展贸易关系,开发自己的国内市场。”

  尽管短期可能带来疼痛,但赵锡军认为,长期来看反而能换来一个长久的独立发展环境,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甚至有网友提出,中国也搞“中国优先”,抛去一部份美债,救一救中国股市!但毕竟只是呈一时之气。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使全世界对中华民族刮目相看。这代表着新的时代的来临,也赋予了中国对世界更大的责任,大就有大的样子,大就有大的气度。 《礼记》 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一个和平主义的发展思想,它不是以中国优先,是以人类为优先,以整个天下为优先的思想,这就是阳明思想所强调的“一体之仁”的思想。中华民族能承天命、继道统、立人伦、传斯文,将会成为世界和平一个最稳健的推动的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如一篇文章所言,中方既看透了贸易战的“艰巨性”,也看透了贸易战得失的“辩证性”。中国向来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贯认为挑战可以转化为机遇。面对美方的挑衅,中方会斗智斗勇,但不斗气,不图一时之痛快,不争一日之短长。中国不会盲目自信,更不会无谓恐美。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大方向不会变,坚持苦炼内功、强基固本不会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变,完全可以化“危”为“机”,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

  以人民日报《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文章中的一段话作结尾,相信大家都有穿越“风雨”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