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下之意,谁家买了我们的原料药,是属于不能透露的商业机密,所以我就是不告诉你。然而,这样的保密协议(商业机密),难道比上亿患者和他们的家属生命健康更重要,宁可让患者多吃几天可能带毒的药,也要维护谁家曾经买过自家的原料药的机密?
■ 金海燕 职员
近期医药行业黑天鹅频出,在长生生物的“疫苗事件”引发关注的同时,华海药业的“毒素门”事件又在发酵。7月中旬,因原料药缬沙坦检出极微量基因毒性杂质而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召回。使我国的制药行业出现了雪上加霜的尴尬处境。(7月24日《新京报》)
劣质疫苗风波未停,又来了一个华海药业“毒素门”,两者在极短时间里的重叠出现,无疑给我国制药事业带来了双重的尴尬。缬沙坦是高血压患者常用的药物。据说,中国的高血压患者人数高达上亿,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患者的比例更高,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每天服用的缬沙坦有没有毒素,有没有中毒的危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毒素门”的消息牵动着中国的每个家庭、十亿人的心。幸运的是,华海药业终于让我们吃了一棵定心丸:7月23日晚间,华海药业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是在符合法规标准的前提下合规生产缬沙坦原料药。至于国内市场的情况,“缬沙坦制剂”尚未在国内上市,这也就是说,华海药业没有把他们有毒的缬沙坦制剂卖给国内的制药厂,因此,我国的高血压病人服用的国产缬沙坦成品,都是安全有效的。“只是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华海公司决定主动召回在国内外上市的缬沙坦原料药。”面对这样认真负责的公告,我们一方面庆幸国人都能解脱了对自己服用的缬沙坦是否有毒的提心吊胆,另一方面感到,有这样认真负责的制药企业,我们的制药工业一定会走出尴尬局面,创造美好的未来。
然而,可惜的是,高兴和庆幸只有短暂的瞬间。也是在7 月23日,哈尔滨三联制药公司发布公告称,“我公司已经开始召回使用华海药业缬沙坦原料药生产的缬沙坦分散片的相关工作,将风险降至最低。”哈三联的公告至少说明了华海药业所谓“缬沙坦制剂尚未在国内上市”,恐怕只是一句安慰国人的假话。其实,早在2017和2016年,哈三联都曾用过华海生产的缬沙坦制剂,生产了大量缬沙坦分散片。哈三联的公告,把巴掌结结实实打在了华海的脸上,但愿华海能清醒过来,解释清楚所谓“尚未在国内上市”的真相。
既然已经销售给了哈三联药业公司,既然哈三联确实用了华海药业的原料药,生产了大量成品缬沙坦,当时记者自然要追问华海公司:除了哈三联,你们公司生产的的缬沙坦原料药还卖给了国内哪几家制药企业?谁知得到的回答竟然是:“我们跟所有的合作客户都签订有保密协议,没有办法透露其他企业的信息。”言下之意,谁家买了我们的原料药,是属于不能透露的商业机密,所以我就是不告诉你。然而,这样的保密协议(商业机密),难道比上亿患者和他们的家属生命健康更重要,宁可让患者多吃几天可能带毒的药,也要维护谁家曾经买过自家的原料药的机密?笔者不得不怀疑,这样的药企,能不顾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宁可让病人服用带毒的药,也不愿透露所谓的商业机密。难道他们的心目中千万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还不如他们之间的商业机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