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深管理顾问 蒋坛军
我国企业较多已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但随着ISO55000资产管理体系的逐步升温,所以有制造业朋友询问:可否把ISO55000内容补充到在现有的ISO9000文件中、予以实施,然后视为已成功建立了资产管理体系?
ISO55000的核心理念是“令资产(含设备)最大化创造价值”(可包括但不限于总资产收益率/ROA等);ISO9000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客户满意乃至超越客户期望,二者是企业经营战略需要同等关注的。具体的对比可参考表一:《ISO55000资产与 ISO9000质量》。
以ISO55000的常用改善目标ROA为例,做好产品/服务质量、降低不良损失成本,固然是提高ROA的手段之一,但远远不是唯一,还可以采用其他N条法子来提高ROA——合并功能重叠的事业部/部门、关停并转冗余资产、削减设备资产的故障和事故、申请产品专利以打击竞争对手等等。而除了ROA相关事项之外,资产管理还有诸多与质量管理不相同的内容。可见,把资产管理体系以补充形式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之后,则该管理体系的实际内涵,显然远不是什么“质量管理体系”了,所以这样的做法过于牵强了。
从企业整体运行效率的角度,“体系融合”当然是必要的。例如:ISO9000、ISO55000完全可以共用内审、管理评审等运行程序(注意必要时需分开描述各自的一些细节要求)。再例如:在设备资产管理改善活动中,常实施 “全面质量维修(TQMain)”,以改善设备输出的产品合格率,需要设备、质量/工艺、生产等部门一起参与。
但“体系融合”,并不意味着一个管理体系是另一个管理体系的补充品、附属品,而应遵循其各自的管理本质予以实施,同时合并运行一些相同/相近管理要求的部分,是所谓“既分工又协同”。在剃头时,不宜“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其结果往往会:要么两样都没剃好,要么把不该剃的东西剃掉了,而该剃掉的却偏偏又没有剃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