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强化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做好 责权利制度性安排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何道新

  自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以来,研究分析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探讨加强的路径,成为一大热门课题。综合起来,当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不足,突出表现为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党的工作虚化、党组织边缘化,造成党建工作不能有效发挥对于企业或项目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为有效改变这一局面,把“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落实到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前沿,众多调研和理论文章,基于丰富的经验事实和调研成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或促进办法,具有很高的学习和借鉴价值。本文认为,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人员的责、权、利的建构、落实和保障问题。

  责,明确职能和责任,将党建软任务变为硬指标,体现履职价值;权,赋予权力,以严格的制度保障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利,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经济待遇提高到至少与行政负责人同等,并拓宽其晋升通道。提高责权利三大因素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既是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国有企业实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选人用人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准确定位职能,明确履职标准,让基层党组织明了该干什么,怎样干才算干好。

  中央强调,党的工作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矛盾和问题之一,就是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多由行政管理转岗而来,多属“半路出家”,对于如何开展党建工作,如何把党建工作做得出彩上水平,比较茫然,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新时代,更是深感无从着力使劲。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统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和载体建设的标准,把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架子”搭好,基础打牢。其次要准确描述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和党组织负责人的身份定位。明确职能定位,可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该干什么”的问题;明确身份定位,可促使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树立“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意识,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应有理念,避免将精力放在具体生产经营管理上,忽视履行自身职责。再次要为基层党组织设定“规定动作”和评价标准。“规定动作”包括持续的日常党建工作,以及特定时期、特定内容的特别任务,这些任务布置下达给基层党组织时,应尽量具体化,并给出方式方法,明确完成标准。最后要严格考核,通过可量化可操作的分项细化考核,公正公平地评价基层党组织每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和单项成绩,并将考核结果真正与党组织负责人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挂钩,充分体现党建工作价值和党务工作者的价值创造。党建工作考核,既是对于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和成绩的评价,也是促使其弥补加强或“百尺竿头”的源动力,要坚持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当然,以上安排的实现,必须以基层党组织书记热爱党建为前提。对党建工作的热爱自然激发创造性,不仅熟谙怎样干才算干好,而且主动积极地谋求干得更好。

  二、明确核心地位,赋予制度权力,让基层党组织能够真正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方式,是政治、思想、组织三者有机统一,归结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就是党组织把握好企业政治、改革和发展方向,议大事、抓重点,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通过开展党建工作保证企业重大决策事项能够落实落地。这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领导层面比较容易贯彻,但在基层单位究竟意味着什么,需要建立明确的制度,将实质性的权力赋予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赤手空拳”无法打仗,更无法打胜仗。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把方向,党组织书记应享有充分的权力,首先是保持企业或项目“姓党属国”,将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经验、要求,转化为企业或项目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经营措施,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搞变通、打折扣、作选择。其次是引导解决或杜绝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监督弱化、利益输送、违规决策、国有资产流失等突出问题。最后是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企业或项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提升单位执行力,推动强化经营机制,革新生产和管理方式,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益,用好用足国家和当地政策,抢抓发展良机,做强做优做大。

  相比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要求赋予党组织负责人更多、更具体、更实质性的权力。《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是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参与决定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并监督这一机制贯彻落实的制度依据。这是一项对于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的制度,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有效的程序规则去保障实施。国有企业对于基层单位要抓好做实的,是建立严密严格的细则,比如否决违反这一制度而做出的决定的效力、给予责任人政治或行政处罚,确保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够真正行使这一权力。

  国有企业基层单位,“保落实”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前提就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这一方面,应赋予基层党组织“绝对权力”。首先是基于单位或项目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和推进现状的教育引导和价值培养;其次是推进厂务公开,听取职工群众意见,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后是建立实施有效奖励机制,让职工群众从“多劳多得”中体现价值、创造价值。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在职工中威信不高的问题,才能真正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影响力。

  三、提高经济待遇,拓宽晋升通道,让基层党组织确信工作有价值,前途有保障。

  “无利不起早”,既是人性的弱点,更是人性固有的特点。当前强化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仅仅要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人员提高政治觉悟、无私奉献,是远远不够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原则,通过努力工作提升自身职务和地位,也是国有企业干部员工的正当要求。要激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将其视作“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看待,又要视作谋求正当利益、实现职业价值的普通人,特别是处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中的干部员工。多个调研发现,有些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党建部门成了“老年办”,之所以如此,皆因党务岗位待遇低、出路窄,导致年轻职工、业务骨干不愿意从事党务工作,后继乏人。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使得党组织建设及其工作开展的专业性急骤提升,从而对于基层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负责人不仅要精通党建工作规范与要求,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且创造性开展工作,而且必须精通企业或项目经营管理。甚至可以说,在当前,履职优秀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仅政治可靠,而且管理企业或项目的综合能力可能超过行政负责人。提高、晋升这一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经济待遇和职务职级,使其成长进步有目标、有路径,既是充分肯定其工作的价值,更是向所有党务工作者昭示国有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选人用人标准,把优秀的党员干部员工吸引到基层党建中来,增强组织力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从基层单位选拔任用干部,原则上行政岗位干好了才能担任书记,书记岗位干好了才能提拔,只有行政、没有书记岗位经历的,一般不予以提拔重用,扭转了虚配、弱配书记不利局面,这一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系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干部、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