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上塘 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副会长
▼创业核心是创业机会,抓住机遇,理解、把握并伴随创业机会全过程,最终形成商业价值。创业成功率较高是名人明星;大公司、大企业高管离职;互联网企业“白骨精”的出走;海归;辍学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他人员。仅有3%创业成功。
▼创业密码:机遇有天意,创客有玄机,成功有密码,创业有佳期。创客与年龄、教育程度、专业无关;热爱生活,追求梦想,都可以实现自我。在无限的想象空间,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创业要把创客种种奇思妙想变为实物、产品,进而转化成商业价值,体现实用化、产业化和商业化;需要拉家带口、团结协作,才能一步一步得以实施。创业最佳窗口期一般都在30岁左右。
▼美国白宫学者埃米归纳创业成功的六条密码:填补空白、目标驱动、快速迭代、不断试错、开放思维、伙伴关系。
▼创业方式:梦想无止境、创意无限量、追求无边界、创业无定式。比较容易上手的一是裂变创业;二是互联网创业。
▼创业生态:模式可复制、政策可激励、环境可创造、生态可持续。国务院关于创业创新的指导意见,在执行贯彻中应注意三条:一、关注众创的理论、源头和方向;二、关注当地的文化、历史、社会、人文及基础设施软硬环境,创造宁静、安详的“众创”空间和土壤;三、政府过分努力、政策过度激励包括减免税费,都会降低市场敏感性和调节力。互联网APP创业可能红极一时,商业机构的评判包括投资风险都应当由市场来承担。
▼要进一步激励“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连的创业创新,特别是“互联网+乡村”。造就中国网农崛起,吸引有知识、有志气、有理想的青年人在农村兴办各种生态种养殖,开创第六产业的创业创新。农村有望迎来新的一轮变革,成为另一个万亿级的农村电商市场。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由此,2014年被誉为“中国创业元年”,中国开始进入创业创新的新时代。
当前我国正处在创业创新的最好时代,主要得益于高层领导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称众创)。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所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加上科技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八大板块的支撑,三者共同助推中国开启“众创”的新纪元。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理论界和社会实践层面,各种创业创新(下称“双创”)论坛,研讨,“双创”教育与管理风风火火,各种学论、观点、理论案例层出不穷,表述不一。点子、创意、创业、就业、创新、创新文化、创业机会都可以列入其中。总体来看理论赶不上实践变化,形成诸多误区或盲区。如果说“把国家级贫困县榜上有名”作为“特大喜讯”大力吹捧引人笑话外,那么“把农民工回乡开豆腐坊、洗脚屋”之类,作为“众创”典范加以嘉奖,更成为现实版的冷笑话。可是,你能笑得起来吗?说明有些地方的“双创”抓不住源头、理论、方向的话,“众创”就有可能演变成“盲创”。还有一些例子,比如找不到工作,自己办照开个小微企业,干什么都不知道,有的干脆“宅”在家里,明明是“啃老”,却美其名曰“慢就业”、“慢创业”。我们身边都有不少人聪明能干,就是有劲不知往哪里使,今天是条“虫”,明天时来运转,施展才华,便变成一条“龙”了。
创业机会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抓住机遇、理解、把握并伴随创业的全过程,最终形成商业价值,这才是创业成功的全要素。中国有句老话: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创业就是某种缘份,缘是天意即机遇,份在人为即拼搏,二者不可或缺。纵观国内外“双创”种种鲜活案例,不难看出,真正成功的创业其概率很低的,印证了中国的另一句老话“事不过三”。即第一年艰难投入,第二年苦苦支撑,第三年惨淡消亡,大约只有3%左右可以熬过这个天数。而创新更是凤毛麟角,微乎其微。成功创业从高到低大致是:一是名人,明星创业;二是大公司,大企业高管离职,三是互联网“白骨精”出走;四是海归;五是辍学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六是其他人群。
尽管“双创”之路漫漫而远矣,其五味杂陈的残酷现实——有成功与失败、执着与追求、笑声与泪点、思索与记取、沉淀与奋起、浓缩与铭刻——却一刻都没有停歇。热爱生活、追求梦想、情有独钟、不离不弃、激情满怀,这些都是创业与创新的动力源泉和事业原点,这些原点在引领着创业者们构筑现实版的未来世界。那么现实版的“双创”嘉年华又是怎样情景呢?请看以下几个实例。
一是张成超挑战马云。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马云及互联网大佬意外收到张成超的“礼物”——厚度仅为0.5毫米,重70克的精致羊毛衫,并附有挑战书。言下之意是,你的BAT再庞大,也无法全部顾及与做好传统产业的细分市场,因此,你们不是全能,这也是我的机遇和使命。阿里,腾讯和百度有无数的“1”和“0”,很多人所做的事、所提供的物,都仅是无数分之一。但我今天非常幸运也非常斗胆地做了一件在你们后面添加一个“1”的事;未来亦会有更多地方产业集群如同“空中濮院”一样,依托互联网挖掘和创造更多的“1”。
张成超1992年出生,敢于挑战日进斗金的马云,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他的创业方向是:“让专注的人对接起来,让供求匹配更加透明高效”。他创办的“空中濮院”日点击量达30万,他要做的是让全球采购高轻松高效地在“濮院”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第二个是孟醒,戏称雕爷,任性的北京胡同串子。1998年24岁开始独自创业,进军IT行业。先后创办13个企业,形成3个估值超10亿元的公司阵营。雕爷创业最大特点是跨界:美妆——阿芙精油;餐饮——雕爷牛腩、薛蟠烧烤串、切克闹煎饼;文化——三拓旗剧团;环保——三体空气净化;服务——河狸家,名为上门美业(美甲、美睫、造型、美容等),实则是“解放天下艺人”,为手艺人服务,为奇葩手艺人(如商业策略探讨、上门拼花、上门教红酒品鉴、教弹钢琴等)提供020上门服务。
雕爷创业看起来不成逻辑,仔细处可见“收窄客群,创新价值,颠覆行业,阐述未来”。比如说薛蟠烤串定位是“重新发明羊肉串”,专门到内蒙圈地专养专供;雕爷牛腩则是500万元买断周星驰电影“食神”主角原型戴龙的独家秘方才做成——定价普遍较高,服务于中产阶级。而河狸家拥有1.92万“奇葩手艺人”。雕爷亲自上场,“商业策略探讨”被武汉创业者“秒杀”18888元/小时,最高的手艺成交达2万元。上线不到1年,注册用户超过100万,品牌估值近3亿美元。他的梦想是让“互联网+”帮助更多的人,让手艺人传承传统,借助“互联网+”把口口相传记录下来,实现手艺人的创业梦想。
大家熟悉的美国硅谷的“钢铁侠”伊隆马斯克连续创业故事。他1971年6月出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8岁父母离异。孤独的他酷爱科幻,12岁自编游戏程序获得500美元,17岁孤身到加拿大求学,24岁就拿2000美元和一台电脑创办互联网公司,为“纽约时报”等新闻机构在线内容出版制作软件。在斯坦福大学没上一节课就开始新的创业,后来就不可收拾。在网购金融业务、电子支付、太空探索,如paypal、testa、spacex以及solarcity一个接一个,而且每个项目都足以改变行业的原有商业模式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伊隆敢于冒险,经过三次失败后,终于在2008年9月28日其投资生产的猎鹰1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012年“龙”飞船与国际空向站对接成功;2004年2月投资特斯拉电动车。2015年特斯拉电动车进军中国市场。据悉,他对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很有信心。当下,他的公司正在研发高铁,时速已突破音速。
当然我们还可以列举更多的实例。这些创业者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一、创业密码:机遇有天意,创客有玄机,成功有密码,创业有佳期
一般来说,创业、创新与极捧、极客、创客有着密切关联。当下“越界、渗透、提升、拉动”为特质的互联网时代,要在概念上或实践中严格区分,显然是困难的,其现实意义及作用也是有限的。对于连续创业者来说,在“互联网+”跨界实践中,抓住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充分拥抱时机,把“一切皆有可能”的未来世界,超过筑梦、做梦、圆梦,将那些看似“不靠谱”或“非正常”的点子、想法、思路、创意,像珠子一样一个个串起来,连接成现实版的未来世界。这些创业者都是把爱好、兴趣演绎到极点,做到极致,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真实体验,其成就感成为一种格调、情怀或情趣,或形成一种生活方式,使创业、创新成为“常态化”。如果打开美国“创造的国度”白宫网页上,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极棒、极客和创客,上到80岁下至8岁的脸庞都能看到。说明极棒、极客、创客与其年龄、教育程度、专业水平是无关的,他们都可以在无限的自我想象空间,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不需要什么证书、学位或专业知识,只要思考并付诸行动,热爱生活,追求梦想,都可以实现自我。而创业则完全不同,需要把极棒、极客、创客种种奇思妙想的点子、创意、创新变成实物或产品,进而转化为商业价值,体现实用化、产业化和商业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技术、市场、人才、团队、运营、财会、管理、风险把握诸多方向,拉家带口,团队协作,一步一步得以实施。创业者要有一定的社会和管理体验,其创业水平不仅与教育程度、专业水平、自身素质、周边环境都有直接的关联,而且创业年龄一般都在30岁上下。这是创业最佳“窗口期”,与中国“三十而立”是相吻合的。
创业是如何创办和发展起来?究竟是何种心态或技能,拥有成功的密码吗?美国白宫学者、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国际战略顾问埃米·威尔金森,经过5年努力,专业研讨200位美国当代企业家创业实践。这些企业年收入超1亿美元以上,涉及传媒、能源、卫生、生物、移动应用、旅游等众多行业(仅专访就近万页资料),并从组织行为、经济、心理、社会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其共同的特质,为此出版专著《创新者的密码》,概括起来有6大技能:1、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并填补空白。把一个领域内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略加调整,移用到另一个跨界领域;或白手起家建立新的解决方案,发现不寻常就抓住不放;在不同概念之间找到内在联系,并构想新的概念,产生创造的结果;找准渊源,不停思考与探索。2、目标驱动。在研发产品,适应市场,满足消费需求时,不受行规惯例约束及竞争对手干扰,始终如一,紧紧向前。3、快速迭代,行动要快。4、不断试错,主动试错,以寻找正确办法。5、网络开放思维,慷慨大度,乐于助人,共享信息,和团队协作。6、最后一个是伙伴关系。在思考、提出问题的方式、视角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因人而异,需要协同合作,就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最后埃米学者认为,最好的商人不是在预测未来而是正在创造未来的人。
如果说单一创业创新成功,只能作为人生传奇,那么埃米归纳200位实业家成功经历,其成功有迹可循,所破译的密码应该会有所启示。
二、创业方式:梦想无止境,创意无限量,追求无边界,创业无定式
创业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容易上手的有:一是裂变创业;二是互联网创业。
裂变创业主要指的是大公司企业集团为了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缺乏创新动力,以适应市场竞争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结构重组,鼓励职工离岗内部创业。这一概念在1978年由美国学者吉福特·平肖和其夫人伊丽莎白·平肖提出,并结合3M、杜邦、GE等大企业内部创业实践,出版了《内部创业:为何你不再需要离开公司而成为企业家》。随后,日本松下、富士通,中国台湾的宏基等也开始内部创业。2000年8月华为出台了“关于内部创业管理规定”,开始内地企业实施内部创业的先河。2014年开始,美的、海尔、长虹、TCL等传统制造业掀起了内部创业风潮。2016年4月全球最大的PC生产商联想内部创业项目“神奇工坊”正式运营。4月15号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万科也发布“万科集团内部创业管理办法”,以3亿元资金专款扶持万科员工离岗创业。互联网企业如盛大游戏早在2007年就推出“20计划”(即内部创业最高可获20%收益分成),大张旗鼓进行内部创业。2009年巨人网络也推出“赢在巨人”内部创业平台。无论是苹果、谷歌、亚马逊,还是百度、阿里、腾讯都把“外部收购”加上“内部创业”,成为互联网创业的标配。(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