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的HR-24软起动改进方案荣获第一名,贺亮的变频器远控改造荣获第二名,王琳的锚杆拖盘加固技术荣获第三名;弱电大师工作室荣获特别奖。另有11项技术荣获优秀奖。”2月8日下午,在皖北煤电钱营孜矿机修厂年度“双创”成果发布评审会上,厂长侯学占宣读着表彰决定。像这样的表彰会,在这个矿各单位密集开展,全矿有60多名“草根创客”被嘉奖。
“创客”王明是机修厂普通机电工,因为月月有创新项目投入使用,他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我现在享受车间副主任的固定工资,每月有3500多元。矿上每月有核心人才津帖1000元,弱电大师给津贴800元,加上增效提成,每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王明介绍着自己的收入,脸上幸福满满。
钱营孜矿把“双创”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领导的责任工程,员工行为的塑造工程。在机制撬动上,成立“双创基金”,健全科学的效益评价、经济激励、优先晋升等机制,确保矿区创客有“票子、位子和面子”。
为了解决创客们“无平台”问题,该矿把全矿18家创新工作室升级为“创客中心”,让全矿400多名创客,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的许多创新思路都有工友功劳。”采煤区“创客”朱胡涛说:“我发明的乘人车过载保护器,得益于几名机电师傅的帮助,没有他们的修改意见,我的创新可能有只停留在想法上。我每次获奖后,都有请这些师傅吃‘喜酒’。”去年年初,朱胡涛从技术员升职为全区的技术主管。
该矿开设蓝色创新网,为创客的成果发布开通绿色通道。成果评审采取副总把关制,每月由专业副总任主委,部室负责人当评委,对网站上发布的创新成果进行评选,及时对获奖项目进行奖励;每季度开展一次创客公开课,对接技术(技师)讲堂,针对各分站技术创新、项目攻关、以师带徒等工作开展情况,制作成课件,由创客现场讲解,各专业副总和部室负责人作为评委,现场点评、交流业务,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项目,矿安排机配中心制作成品,在全矿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该矿把创客从“创新者”升级“创业者”,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人。该矿在机修厂组建弱电工作室,招募一批具有独门绝活的“创客”,通过交流融通,产生技术创新的“核裂变”,每年新增十几个创新项目。这些项目,将带来100余人的就业和500多万元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 (李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