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大师”为何仇恨ISO55000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蒋坛军 资深管理顾问

  

  ISO55000资产(含设备)管理体系的三份标准文件,已被我国等同采用转化为国家标准中文版,于2016年10月13日获批发布。(见2016年第17号国家标准公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

  一份国家标准的出台,既代表着国家在此领域的意志与行为,也承载了我国无数资产人、设备人的殷殷期盼。照道理,作为圈子内的“大师”,应当带头推广ISO55000,以便用最新的资产管理理念与思想,为国出力、助企分忧。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平时老唠叨“要为中国制造出力”的极少数“大师”,居然成了抵制ISO55000的带头大哥。

  当然,尽管ISO55000转化为国家标准了,但它是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故每个人都有采用和不采用的自由;也不是说ISO55000转化为国家标准了,就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就不能对其进行批评了。但鼓励百花齐放和学术自由,肯定不是鼓励信口开河。

  公然信口开河之批评言论,诸如“ISO55000的评价是二值逻辑,不科学(实际是:推行时的六值逻辑 + 认证时的三值逻辑)”;“这是外国人搞的标准,不符合中国国情(实际是:我国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参与了英文原版的拟定)”;“ISO55000不易融入智能制造(实际上,工业4.0智能制造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的SAP软件公司,已开始按ISO55000为客户设计EAM软件)”;等等。从“大师”对ISO55000想当然的批评言论、对ISO55000推广人士的攻击、对微信群/Q群里ISO55000讨论者的冷漠(或直接踢出群),倒是不难看出“大师”对ISO55000是如何恨之入骨。

  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起初觉得不可思议。但经过反复分析,对于“大师”为何会恨ISO55000,总算有点明白了。大致有如下三类原因: 没面子。有“大师”未按《标准化法》的法定程序获得批准,却老喜欢把自己起草的社会团体标准,自封为“中国设备管理标准”,且广而告之。

  如此夸大来头打扮成一份国家标准的样子,一者,“心之所思,行之所为”,不难看出,“大师”是多么渴望成为国家标准的作者,这当然不是坏事,而是难能可贵的上进心;再者,既显得“大师”已代表“中国水平”,也可对ISO55000转化的真正国家标准进行“逼宫”,然后以虚高姿态去诱导不明玄机的潜在客户。

  连法定程序都不遵守,把团体标准蓄意打扮成国家标准的模样,可谓是“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韩非子·饰邪》)。”靠这种小聪明小伎俩,又怎么可能搞好中国制造?

  影响收入。在ISO55000转化为国家标准之前,因我国没有资产(含设备)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大师”可宣称自己的理论如何精妙、自己是“XX理论的开山鼻祖”。

  但国家标准一出台,且国家标准毫无疑问会是一个国家的长期主流趋势,于是“大师”的落后管理理念与片面性理论的生存空间,堪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师”对国家标准心生恨意也就不难理解了。

  话语权旁落。有的“大师”不懂英文,而过去两三年中,ISO55000的中文资料少得可怜,“大师”自然没法就ISO55000向企业进行解读;有的“大师”虽懂英文,但无奈ISO55000这套标准文献的表述,高度凝练,远不像TPM那么直观易懂,未就标准化知识受过严格训练的“大师”,看ISO55000标准文献,几乎如同看天书;再者,资产管理包括但不只限于设备管理,其覆盖范围与理念比现有的设备管理理论进了一步,要求从改善企业整体资产绩效的角度来创造价值(例如关注与改善“总资产报酬率”),但“大师”几乎都是“就设备论设备”,没法系统且准确地抓住资产管理的本质与要点。对于新鲜事物,谁都要先当学生;在ISO55000这一新管理思想面前,“大师”也需先当学生。

  过去的两三年,在我国能够较准确地对ISO55000进行解读的人士,却偏偏是一些籍籍无名者。而关注ISO55000的企业却越来越多,“大师”眼看着话语权要旁落了,所以好不焦灼!而且,若“大师”推广ISO55000,则意味着“大师”要公开采用籍籍无名者的观点,向籍籍无名者学习、取经,这对“大师”来说,情何以堪呀?

  “大师”欲将ISO55000置之死地而后快。但ISO55000是份国际标准、同时也是我国的国家标准,换言之,我国一代又一代人,将用其来规范资产(含设备)管理。而“大师”如此大放厥词并抵制,实属不智。

  鸡叫,天会亮;鸡乱叫,天也会亮;鸡不叫,天还是会亮。“大师”痛恨ISO55000,纵然“此恨绵绵无绝期”,也根本不会影响ISO55000成为主流趋势。IBM官网公布的调查数据已显示了这一点:在被调查的约1000位全球(含我国)资产经理中,大部分(67%)已经、或正在策划5年之内以ISO55000为基准进行对标。由此可见,“大师”对ISO55000之恨,其实是因落伍于时代而产生的心虚与失落,继而进行的负隅顽抗。

  晚辈应当敬老,不可年少轻狂;长辈亦需自爱,不可倚老卖老。追忆圈子内风雨兼程的先行者,不禁肃然起敬。例如:奉周恩来总理之命而主持“九大设备工程”的沈鸿先生、力推我国现代设备管理建设的柳汗工先生等人。诸公之所以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因其贡献之巨大,亦因其品格之高尚、凡事皆以“利国利企利民”为准绳的无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