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员 莫开伟
近日,继税费负担重再次成为上海市政协会委员们热议话题之后,北京市人大代表亦反映营改增之后部分企业税负加重的事实。(1月17日、18 日《第一财经日报》和《北京青年报》)
说到企业税费问题,让人想起去年底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网络视频里谈中国企业税赋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对此,财政部官员及相关媒体亦对此发声,称企业税费负担重只是个别现象,接着全面否定,并将中国企业税赋与相关国家进行对比,得出中国企业税赋并不算高的结论。
曹德旺反映税费负担重,也许只能算是民间草根的呼声,或许有点矫情,在信息权威性、准确性上也要被大打折扣,不足以引起官员的警醒。而这次政协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反映制造业税费负担重,应该算是企业家代表委员们通过官媒渠道的一种集体表达,不能说这种反映不具权威性和参考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海市和北京市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两个直辖市,各方面开放程度走在全国前列,营商环境最优良,当地政府管理经济和企业的手段与经验堪称全国之首。即便在这样的大城市,企业界的代表委员们通过算账方式,给媒体算出企业税费负担加重的准确答案,就不能不引起政府对企业税费问题的重视了。
北京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们就企业税费负担的讨论,再次说出一个真相:企业税费负担重是个真问题。
那么,企业税费负担是否过重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
笔者认为,当前,衡量企业税费负担是否过重至少应有三个标准:一是同类企业、同类产品一定历史阶段的税费对比,能看到税费上涨的幅度;二是经济萧条时期与经济活跃时期的对比,能看到税费对企业发展的制约程度;三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及经济发达国家的同类企业、同类产品税率对比,能客观看到中国企业税费升降空间。确定了这些标准后,才能避免空口说白话的尴尬,才能知道中国企业税费负担是否过重、税率上涨幅度是否过快。在此基础上,再让企业及社会相关行业协会作为税费负担的意见征询群体,因为税费负担直接与他们的利益相联,他们有切身感受,尤其能对税费征管机制存在的问题或漏洞一目了然;而行业协会可能对所有行业税费负担进行一个全面比较,得出企业税费是否过重比较客观科学、权威的结论。
反映税费过重问题的企业家代表委员是直接的纳税主体,他们有税费负担重的真实感受;而他们将减税矛盾直指增值税税率过高,亦是对中国企业税赋重最现实、最真实的意愿表达。对企业税费负担重的危害性,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只想提请有关部门对企业税费负担问题进行调研,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落到实处,消除企业税费负担重的痛感,让中国企业能有创新和尽快展现活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