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海尔金控的创新与风险管理实践与探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海尔金控风控总监 胡勇

  海尔从产业到金融,是不是从产业转向了金融?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海尔在产融结合领域,我们想做什么,我们怎样做,有怎样一个心得,这是今天分享的三个部分。

  海尔从产业中来,服务产业,在金控有一个战略定位,我们的表述是本身想实现产融引领的平台,我们真正的抓手就是一个差异化的表述,是希望重构生态圈的这样一个理念。

  我们理念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重构;二是链接。重构生态是从海尔产业链的经验向外复制的时候,我们希望通过链接的方式,实现我们对想进入新的产业,然后实现它的一个目标。主要的一个思路是希望通过在我们想要进入的产业,通过引入一个生产要素,这个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资金,还包括我们的技术,包括我们原有的资源整合,还包括我们在整个链条重构,包括价值重构,包括风险分担。我们想引入这个生产新要素以后,构造一个新生态,实现这个生态的价值增值,我们从一个传统金融机构的分蛋糕的角色,变成我在这个领域耕耘的一个人,我争取做大蛋糕的角色,实现我金融在这个产业的增值利益,这是我们整个战略的定位。

  海尔金控在做什么?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个机构布局。海尔从2001年后起参股青岛银行以后,然后相应地进军了保险、证券,然后在2002年的时候成立了服务于海尔的内部公司,相应随着获批在2008年的时候开始进行供应链融资,并在后面持续布局了很多新型的金融机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财务为主的持牌经营机构,还有其他有一些类金融机构。但是这个是做融资为主的。

  另外我们还布局了科技融资这一块,同时我们在今年还布局了交易类平台,包括我们以前逐步布局的基金。当然还有我们以集团持股形式最早进入的银行和保险。总体来说,我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我们现在服务的企业大概是3万家左右,覆盖个人客户大概是220万,整个平台单期交易量是1500亿,总的规模已经超1000亿,这是目前的一个静态数据。

  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在既往产融结合道路上我们归纳出来的进阶,我们形象地把它比喻成1.0、2.0、3.0。这里我简要阐述一下,在后面业务创新和风险心得的部分,还会进行一个详细的阐述。

  1.0是我们最开始从财务公司服务于整个海尔产业供应链的时候状况,这个是我们持续在做、持续在深度挖掘的地方。当然这也是我们海尔投身于产业金融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的根基和基石。2.0是说我们服务于海尔自身供应链上下游的时候,我们把这个经验,把我们获知的认识对外进行复制,进行社会化服务的时候,可能大部分类金融机构想做的产业链金融。

  当然我们正在做的,未来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的地方,是我们这个3.0,我们把它叫做产业金融。在后面表述里面,我们有一个更升级的阐述,就是生态圈金融这个概念,这是我们在海尔产融结合道路上所总结的3个阶段,目前来说,三部分都有涉及到。

  我们基于风控战略定位,实现我们风险管理比较有利的抓手,或者是说我们比较有心得的地方,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战略定位对风险管理的提升。我依托于自身原先对产业的认识,投身其他产业的时候并没有脱离实体经济,而是在这个实体经济里面,对它做大做强,然后进行重构以后,在中间分享增值部分。这个时候,我不仅仅是一个利益的获取者,而是整个增值部分的分配者。在这种模式下,我不仅仅是去提供一个简单资金,而是通过提高生态圈的稳定性创造增值部分,我来获取增值部分。同时整个风险的分布和风险水平是降低的。也就是说,我完全基于实体经济,基于整个链条,然后我实现了交易场景的真实性,包括现在互联网金融和新型金融脱离掉的一个地方,或者是他们一定要去核心控制的地方。

  第二,通过全链条的掌控,包括从上游到核心企业,到它的供销商,到我们每个具体消费者,实现全链条的覆盖,使得我们掌握整个产业的状态,来了解每个企业在中间细小的单元企业状况。

  第三,通过这种业务模式以后,风险在不同单元上实现重新配置,然后实现降低整个产业风险的目的。

  最后,我觉得是我们最核心的地方,就是现在我们正在产业金融的风控的核心所在,就是风险管理闭环。后面我会结合一部分运行情况和具体案例会稍微进行一下阐述。

  我们从1.0、2.0到3.0的进阶,1.0是我们基于海尔30年的工业制造,包括我们依托于现在的电商,我们的物流形成一个庞大数据。在现在大数据应用和数据挖掘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对我们海尔自身产业供应链的一个深度的服务。然后我们现在能总体服务4000家供应商,下游是3万多家经销商,当然还会有覆盖到更多,应该是上亿户的家庭。总体实现集团增值收益是1000多亿,海尔本身的年报上市部分一年的营收是1800多亿,我们这一块相当于是对海尔集团的贡献还是比较明显的。

  2.0部分可能是跟我们很多在座的一样做融租、保理、互联网产业金融,这是说我们把海尔自身供应链经验向外复制的时候对核心企业,大家通常理解的供应链金融“1+N”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我们是旗下的云贷、海融易、快捷通,还有消费金融,这样几家企业,它们现在是嵌入,相应的会提供这样的服务。

  最后一个金融生态圈。这是我们现在已经在做,而且是做出来一定的成效,也是我们未来发展方向的生态圈金融,这个是我们现在的租赁、小贷,还有互联网金融,加上我们最新布局的交易链平台。这就是整个海尔现在在做的业务概括。

  这个我们它叫做现代农业产业群。这个链接是我们讲到3.0生态圈金融一个例子。我们最开始的核心基本上是从核心企业。当然,例子是从蛋品开始,这其实大家每天都接触到,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它有多大一个市场。这个地方最开始大部分蛋品企业是开始保持在一个相对集约化,相对更松散的一个业务链条里面。比如说我个人农户,或者是小的养殖场,他可能完全是一个半农业经济靠天收获,或者是存在很大波动的状况下,然后相应变成核心企业,对管控进行合作,然后核心企业也会对他下面的零散的养殖户也会有这种不断地调整,本身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当然,他因为再职业化,包括他的质量控制上面有问题,他和下游经销商的时候,他们也会有一个比较弱的话语权。

  我们通过对于整个链条的理解,我们对农户在进行养殖的时候,提供供应资产类的融资,帮助他做大规模。对于我们核心企业配套,以及他配套的上下游技术类的、资源类的,饲料,包括下面的销售端,我们会像提供包括投资,咨询在内的服务,使得他们把原先对农户的比较分散的风险波动比较大的,演变成他依托于少量的资产公司,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实现比较有效的、高质量的管理状态,提高自己的产能和管控,然后同时我们嫁接下游这些销售商,主要是各大商的超级链接,对他们形成一个比较持续的订单模式。

  在整个链条里面,我们其实回到刚才讲的问题,就是我不仅仅是去对中间某一个点融资获取它的工业利润,而是说通过植入这个资金,植入这个管理的理念,重新分配我整个增值部分,包括我熨平中间细小的单元所面临的风险,然后实现整个链条的增值,降低各个分部,包括整个链条的风险,最后形成一个效果就是包括核心企业,包括配套企业会变成一个相对更好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实现了产业,实现了企业的整体质量体,实现了我分部的风险,包括我整体链条风险的下降。相应地,我们从蛋品进一步复制到鸡肉,复制到肉牛。当然我们还希望在未来发展里面,能把它复制到更多——认为我们资金可以灌溉到的,而现在这个资金还没有在里面充分的竞争,或者说还没有达到他整个产业最优状况的这些领域。

  海尔风控、海尔产业金融,做金融的风险控制的核心所在,就是风险管理闭环。我们现在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小布局。这里面我它分为了三大类,投资类的、融资类的,包括我们交易平台类的。这个其实我想以这样的一个布局以后,我就实现了我即便是对某一个客户,我也能实现我们某一个整个金控的战略布局,能实现某一个客户,包括在某一个生态圈,我能实现我不同企业,我不同的业态,嵌入不同的产品,然后实现整个战略协同;使得我们不仅做到整体的增值,而且能实现风险在我们内部企业之间进行分担和熨平,包括一些转移。当然包括在金控控股管理层面,还会做到一些组合管理的工作。如果我投资于某一个生态圈的非系统性风险,应也是说我因为整个资金流,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当然还有整个掌握实现风险管理的闭环。

  最后一部分是海尔金控的组织架构布局。因为当我们发展到这个规模的时候,我们还是希望实现金控的管理平台的架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金控的各个部门,包括后面是我们各个机构,类金融机构这样一个布局。就是我在金控平台希望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实现我整个旗下资源的增值,包括我在做一些产品的时候,我设定标准,制定好整个产品在各个公司之间的产品方案,这是一个整体。应该是我们大的金融机构一般都会采取的一个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