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双向跨境金融和产业投资风险管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香港世纪盛荟金融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

  赵汝桦

  

  我们的分析都是从财务和投资的方向去分析的。基于我们多年在银行工作的经验,加上我们团队的研究,我们可以将目前跨境投资的问题归列为六点:

  一、企业海外子公司的融资能力和现金流管理问题。目前中国企业的子公司在境外投资融资渠道较为狹窄,主要融资渠道是当地银行融资、全球授信、应收贴现三种途径。发债较少,差不多有1000亿美元,但是大部分都是大型银行去发债,中小型银行和大型企业发债方面比较小。原因在于企业对国际融资环境的研究和重视不足,一般企业对国际融资环境不熟悉、利用国际融资的能力不强,同时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不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对境外企业融资的吸引力较弱。

  建议企业加强对财务管理的业务计划,完善资产和负债管理系统,同时压力测试要做得好一点,因为大部分的企业失败都不是因为它们资不抵债,而是它们的现金流有问题。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风险管理。中国企业也考虑使用资产证券化来发债,也可以考虑发行次级债券,去争取现金。在政策方面,应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制定税收激励政策. 建立完善的融资支持以及便利化服务体系等,从而支持企业的海外投资。

  第二,法律法规方面。由于对投资所在国的法律法规, 以及外汇、税收、环保等方面的法规、政策、规定如FATCA、CRS, AML等了解不够充分,结果会影响契约的有效执行。此外,对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标准壁垒的合规风险应对不足。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 或企业自身未按照法律规定去执行合约。

  对外资来说,我国政府监督有多头管理,审批的手续比较繁杂,在执行层面也不太清晰——审批手续比较繁杂, 以及境外投资的总体战略规划不清晰等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在企业方面,如果是投资海外,应该做好尽职调查,了解当地的法规、公司的背景,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而指导在法律法规的方面发展。在政策方面,政府可以提高政策透明度,同一时间支持外资到中国投资。

  第三,是政治和国家风险。因政局不稳定, 政权更迭频繁等给境外企业带来风险。这是说基本和外围的政策、政治的部分,有一些计量的风险。通常来说,双边在风险管理角度方面来说都是非常难预期的风险。一般来说,通过模型很难计量这方面的风险。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风险应该是要好好地管理。

  还有在海外投资方面,如果在一些国家跟其他国家企业合资的时候,有没有投资保护协议,如果没有的话,境外投资企业除了要承担商业性风险外、还要承担政冶风险。所以我们应该在投资前做好一些尽职调查,同一时间可以考虑买一些政治方面的保险。现在整个国内这些产品不是太多,但是国外很多保险公司都会保一些政治风险,一张单差不多可以到20亿美元。如果有一些国家毁约,或信用方面有问题,那么这些保险都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减低这方面的风险。

  第四,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这是公司治理的框架,跟风险系统。因为现在中国公司可能缺乏风险管理的完善系统,或是公司管制的结构,所以在收购合并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困难。比方说如果中国的公司去买外国公司资产的时候,可能需要给一些溢价。再卖中国资产的时候,可能需要给一些折扣。

  几年前我帮RBS去买一些中国证券资产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方面原因,它们提高回报要求,因为这个是风险方面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将中国资产有5%,10%的折扣来购买。所以在这方面有一些挑战。我们建议中国企业方面可以较好加强国内风险系统,做好公司治理方面的框架,同时在政策方面可以政府培育多一些金融方面的人才,增强风险管理的人才。

  第五,业务和策略风险。中资企业在收购外国企业时,可能是它们对外资公司的文化、人才,它们内部控制系统方面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收购之后,自身方面的效率不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我们建议在收购之前,应该做好一些尽职调查,了解收购公司的文化,同一时间,也要培育更多这方面的人才。比如风险管理,对国际产品有了解的人才。

  第六,市场和信贷风险。一方面来说是指利率、外汇、大宗商品的风险。现在的中国有些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很多指标也不能够与国际方面接轨,所以我们建议是投资在这个风险的模型,做好培育国内风险人才方面,同一时间要考虑用一些衍生工具,政策方面提供一些税务的优惠。这个时候可以帮助这些中国企业对冲规避市场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