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屈永志 通讯员 张野 饶家豪
8月7日下午结束项目工地协调组、钻井组的采访,接近3点的午饭是在回程路上的第四测量工程队红莲山野外营地吃的。问及员工组成情况,这天在家值守的测量组长唐勇说除大量汉族员工外,还有几名彝族员工,特别提到了一个叫呷铁的,带了一个组正在工地上施测。
按计划8月11日的工地采访就去齐古西三维项目野外工地,要专门去见见几天前唐勇说过的呷铁。这天吃过早饭便从石河子驻地出发,大约1个多小时后来到营地设在红莲山的野外临时营地,测量上专门安排了熟悉野外路况的测量工周海滨带路。一路颠簸进入工区,上午10点45分,见车的左手边有几个测量施工人员,停车前去,被告知是袁志才测量小组。他们是早上7点从营地出发,8点过到达线上开始测,已经测了100多个检波点。昨天测了400多个检波点,开工以来已经测了1000多个炮点。同组的还有测工张开明和易军,他们的老家在四川绵阳平武县,来新疆打工已经6年了。
一路继续用电台联系,上午11点到达项目区片唐勇带领的10个测量小组施测工地。他介绍说整个项目是8月1号开工的,今天是测2145、2154、2163、2172、2181、2190、2199这7条线。离我们最近的测量组,一个是呷铁带的,一个是日古带的,两个组都是彝族员工组成,每个小组3个人。
呷铁小组还在几公里外的测线上施工,测区是刀背梁山,车不能继续走了,记者一行就沿着山梁向呷铁施工的测线走去。直线500多米的距离走了半个多小时,稍等了会儿呷铁带着测量小组过来了。呷铁的全名叫土比呷铁,今年22岁,清瘦的身材,黝黑的脸庞。他的家乡在四川凉山昭觉县,是去年出来到勘探队打工的,在东秋8施工时开始学习测量技术。他勤学苦钻,很快掌握了技术要领,今年就开始带班当组长了。我们到达时当天已经测了270个点。他带领的同伴还有今年21岁的阿俄日布,刚满18岁的吉火次古。8月10号齐古西项目开工以来,呷铁所带领的测量小组已经分井1200个,检波点2000个。
与呷铁见了面,队指导员陈刚嘱咐呷铁施工中要注意的事项后,还特地为他所带的测量小组拍了个合影照,之后他们就地吃午饭。午饭是早上出工时从营地带出来的馒头,一壶水。他们席地而坐,咬一口馒头喝一口水,狼吞虎咽,几口下肚背起设备就开始下一个检波点的测量。不多时,一阵凉风拂过,身着红工装的呷铁和他两个小兄弟的身影在阳光与测线上茵茵绿草映衬下格外醒目,成为齐古西三维勘探项目工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了解,在参加齐古西三维项目的113名施工人员中,有8名是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员工。该队领导介绍,近年来行业内投资逐年下降,成本刚性上升,施工聘请一些资历较老的民工,他们经常在施工中额外要求提高工钱,造成经营的不确定性和管理上的压力,对正常施工造成影响,为了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队上从去年开始就着力寻找新的民工源。来自大凉山的呷铁、日古是去年第一次来到东秋8项目的新民工,队上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养,除组织正规业务培训外,还安排专人传帮带,他们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很快就上手了。今年他们一下子带出来6人,都是很年轻的,队上继续培养新手,有两个可以上手了。彝族员工朴实,分配安排工作不争不吵,安排什么做什么,不讲价钱。呷铁、日古组今年出工先做昌吉三维,之后就接着做齐古西项目,预计这个月底完工。队领导说,不断寻找培养新民工将成为今后的一个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