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润为
中国人的思维和语言善用“比兴”,因而人们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凝练地称呼为“红色文化”。显而易见,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个伟大的文化创造!
应当说,红色文化较之我们经常使用的革命文化、抗战文化、解放区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等,具有更加宽广的外延。在一些同志那里,一谈到中国红色文化,便仅仅与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相联系,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因为那仅仅是历史上的红色文化。我们所说的红色文化,不仅上溯历史、涵盖现实,而且延伸到未来。这是一种大尺度的历史时代产生的蔚为大观的文化。
中国红色文化不是石头里面蹦出的神物,也不是凭空而降的天外来客。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文化来源和社会来源。文化来源有三个:
第一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所产生的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文化的核心无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是破解“历史之谜”的唯物史观、揭示资本秘密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告别空想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核心之外,就是各国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者创造的无产阶级文化。
第二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文化)。在制度安排上,《礼记》提出“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抽象的意义上,这种思想与共产主义的理想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统一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传播并日益中国化,所依靠的正是这样的文化背景。在外交上,《墨子》主张“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不难看出,这正是新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传统文化根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易经》提出“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原则。很明显,这是我们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至于中国共产党员和其他先进分子,则把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化为英勇奋斗的动力。“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这是革命烈士杨超于1927年就义时吟唱的一首诗。留得伍子胥的豪气,进而升华到为人民大众复仇的崇高境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个是世界优秀文化。共产党员白莽热爱匈牙利的伟大诗人、1848年欧洲革命的英勇战士裴多菲,曾经翻译过他的不少作品。在白莽、柔石等左联五烈士遇害以后,鲁迅着意将裴多菲的箴言诗《自由与爱情》完整地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以含蓄地道出五烈士是为争取人民自由解放而死的真相,并寄托对他们的一片崇敬之情。著名作家李尔重的抗战题材巨著《新战争与和平》,不但在创作方式和结构方式上有意识地借鉴了托尔斯泰,而且连书名都显示了它与《战争与和平》的继承关系。
谁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是僵化保守的呢?纵观一部中国红色文化发展史,可以无愧地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是全人类优秀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发扬者。
社会来源有一个,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对于中国红色文化的发展繁荣来说,这个来源较之文化来源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从中国红色文化萌芽到今天,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光景。回头望去,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坎坷不平,但红色文化却是鲜花满路,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红色文化是一个结构复杂、规模巨大的系统。分析这个系统的结构,可以有多个角度、多种方法。比如,从历史上看,有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从文化的一般结构上看,有物态文化、心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从学科上看,有哲学、经济、政治、伦理、党建、历史、新闻、文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分析其意识形态结构,恐怕是更具根本性的工作。在这方面,最新的富有概括性的表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灵魂。这里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指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它是中国红色文化经过近百年的艰难建设所取得的最为伟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这里的共同理想,其实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正在创造并且终将完成的世界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推进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必须担当的阶段性历史任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步前进,中国红色文化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创新精神的胜利,都是爱国主义精神开出的灿烂花朵。没有这两种精神,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没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其间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内容和现实内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好八连,天下传……拒腐蚀,永不沾”;“利人糜顶踵,示范耿星河”……仅从以上所举的极少事例就可以看出,光荣和伟大出自行动。由此可以肯定,千百万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第一创造者和忠实践行者。
以上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科学地完整地揭示了中国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
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永远告别苦难的福祉,是中国人民创造光辉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