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继波
煤炭行业正在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煤矿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要在这场改革中留住现有人才,为企业逆势破冬、长远打算已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笔者发现,2012年以来,随着煤炭行情的持续低迷,某些煤矿企业辞职人员不断增加,年龄绝大部分都在40岁以下,其中具有采矿、测绘、通风、机电、洗煤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占30%以上,有些还是前些年企业好不容易招来的大学生,一时间给这些企业造成了部分关键岗位人员紧张的局面。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自然流失,已成为煤矿企业发展之痛。如何留住这些人才,是摆在企业改革面前的一道严肃考题。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第一生产力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即掌握了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具备科学管理和经营能力的人,是人这个关键因素中的关键。而某些煤矿企业目前的用人机制严重阻碍了摆脱当前行业困境的步伐,与“求生存、谋改革、图发展”的理念格格不入,一部分人常年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安于现状,这种温水煮蛙的环境让多数人丧失了活力、激情,即使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也常常熟视无睹,没有危机意识;更有一部分人成为既得利益者阻碍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而有一定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年轻人在内外交困的企业经营形势和压力面前,在前景堪忧的现实中,看不到希望。一部分有门路的人员已经选择离职,一部分人正在参加各类社会招聘和招考,还有一部分人纠结之中也萌生了“骑驴找马”另谋出路的想法。
当前,煤矿企业要渡过“寒冬”,就必须降低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自然减冗员甚好,但令人担忧的是人才流失,不仅给企业造成人才断层,企业竞争和逆势发展力将被削弱;有号召力的人才流失,将影响全局军心,走的走了,留下来的也不安心,成为潜在的流失对象,引起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因此,“三项制度”改革其出发点的关键必须是留住现有人才。
一句话,煤炭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它不保护落后。“三项制度”改革的意义之所在,也即是企业要在市场“寒冬”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市场中搏击取胜,就必须通过改革留下一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