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河南禹州: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前不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扒村瓷窑遗址所在的禹州市浅井镇扒村古玩市场开市,熙熙攘攘的古玩市场与饱经沧桑的扒村伯灵翁庙、观音堂、清代民居建筑群、定远寨遗址等文物古迹相映生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拉开了这个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禹州市红色乡村、美丽乡村旅游的大幕。

  扒村只是禹州市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的一个生动缩影。2013年10月以来,该市共投资4亿元,把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路边、山边、河边”绿化、洁化、美化“三边三化”和“城区、镇区、社区、矿区”绿化、洁化、美化、硬化“四区四化”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升级版”的美丽乡村。

  

  村村都有保洁员

  

  良好的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今年6月,该市657个行政村共配备了2623名保洁员,实现了保洁员全覆盖,在农村建立了保洁长效机制。

  不仅保持村庄、道路干净整洁,该市还把美丽乡村建设向卫生死角延伸,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将旱厕改水厕,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目前,该市评出了3800多个“摆放有序整齐美、卫生清洁环境美、花木茂盛绿化美、身心健康生活美、文明风尚和谐美”的“五美示范庭院”。

  “评上‘五美示范庭院’的农户,小伙子能娶个好媳妇,大姑娘能找个好婆家。”禹州市鸿畅镇党委书记王冠军笑着说。

  

  乡村旅游新亮点

  

  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支撑是关键。在规划特色产业带的基础上,今年禹州市重点打造有产业支撑、有地方特色、有文化传承、有自然风光、有历史文物等特点的10个旅游特色村和30个农家乐村,规划设计了10条乡村游线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该市还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坚持改造村庄和保护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对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旧宅、古建筑、古树等进行保护和发掘,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鸠山镇对辖区内的汪家大院、韩家门张家大院等旧宅和名贵古树进行挂牌保护,带动了乡村游和“农家乐”的发展。

  在国家旅游局今年8月公布的首批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名单中,该市共有7家金牌农家乐、1家模范户和5名致富带头人上榜,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匹黑马”。

  

  文化铸魂是关键

  

  不仅要富农民口袋,更要富农民脑袋。禹州市开展了以文化设施提升、文化活动提升、文明风尚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文化提升工程。

  该市在360个试点村建设了文化墙,完善了文化大院、图书室、棋牌室,修建了文化体育广场,配置了健身器材硬件设施。十里村、刘岗村、姚店村等还新建了村史文化展览室、民俗陈列馆,同时引导农民壮大唢呐队、锣鼓队、舞蹈队、小剧团等文艺队伍。在此基础上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妯娌”、“好婆媳”等评选表彰活动,并设置村情村史、组织史、村规民约、地方名人等板面,在村部、广场等张贴悬挂,让群众了解本村的村史文化。

  

  荒芜宅基地“变脸”

  

  到郭连镇采访,宛如进行一次乡村之旅。该镇100多处荒芜宅基地被整治成游园、树园、菜园、果园,增添了一道道新的风景线。尤其是课张村,建于清朝的“进士居”大院修葺一新,新修的甬道、绿树红花、嬉戏的孩子,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图。

  今年,禹州市共排查荒芜宅基地3120个,在不改变宅基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把1200多处农村荒芜宅基地整治成树园、菜园、果园、游园,复垦土地400余亩,把“难点”打造成了“亮点”。

  “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过程中,不仅偿还了生态旧账,实现农村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更倒逼了干部作风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禹州市委书记王志宏说,美丽乡村建设,让基层干部找到了抓手,干部的工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赢得了民心,融洽了干群关系。

  (宋广军 郭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