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埠村园区上下掀起了降本增效的热潮。有一群来自该园区埠村煤矿最基层的普通职工,他们勇立潮头,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实干作风,在提升运输设备与设施维修岗位上实现降本增效、创新创效的好效果。
房泽国是埠村煤矿机电队立井大筒维修班的一名大筒工,他针对更换立井罐笼油缸装置不先进的问题,经过反复琢磨,仔细研究,自制出更换罐笼油缸“工套”。油缸是作用罐笼正常升降的关键装置,工作负荷大容易损坏部件,要经常更换。以前,该队大筒工是用夹绳钢板把钢丝绳锁住,将油缸放油使行程缩至最短再进行更换油缸,每次需用1个小时,很影响立井提升。自房泽国创新出油缸工后套,使每次更换时间缩短为18分钟,而且带来立井日提升量提高43车、月创效益2万元的效果。
李勇是大筒维修班副班长,每天忙碌于立井提升设施的检修和技术工艺创新工作。一次,在检修立井提升机联轴器柱销时,发现销轴上有一个耐磨的尼绒衬套,眼前一亮,产生了为滚轮增设尼绒衬套的想法。当天下午,他从废旧品仓库找出尼绒衬套,经过在车床加工和砂轮机打磨,成功制作出适合滚轮规格的尼龙衬套,经过试验,使用性能可靠。该矿立井罐笼门共有4组滚轮,由于立井淋水中含尘量多,淋水进入滚轮转动部位导致轴承和轴承室磨损严重,因安全门频繁来回移动故无法加设防水设施,新滚轮使用不长时间就坏了,每个月需要更换2至3次,每组滚轮进购价215元。而李勇自制的4组滚轮衬套成本不到250元,却换来每月节省更换新滚轮费用3000余元。
王军岭是机电队技术员,在对122煤仓给煤机改造期间,为了节省更换新皮带成本,他通过动脑想招,创新出“用细钢丝绳牵引皮带穿入”的更换给煤机皮带工艺,按照他的这一创举,维修人员将钢丝绳从新皮带端头的连接卡子眼孔内穿过,再将钢丝绳两头逆向缠在滚筒上,打倒车反转滚筒,带动皮带从夹带与主滚筒之间穿过,前后用不到3小时就完成给煤机新皮带更换工作,并一次性试车成功,不仅节省了维修时间,还节约维修成本6万元。
降本增效并不意味着大改大革,很多时候,一些平凡之处也能成为降本增效的着眼点。在日常工作中埠村园区埠村煤矿职工正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搞好岗位创新做起,为企业扭亏增效做着自己的贡献。
(刘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