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 区域纵横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观念一变天地宽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成都市天府新区万安街道党工委探索新型社区治理纪实

  ■ 蒲贵琼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一批批手拿镰刀、锄头的失地农民,告别了世代生活的“行政村”,不断搬进城市,融入华灯闪烁的“新世界”,出现了一片片新型社区——“村改居”。 由于他们文明素质不同,风俗习性不一,思想观念差异,致使“村改居”成为民生问题、社会矛盾的汇集点,给社会管理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逐渐不适应现代都市发展和管理的需要。——题记

  成都市天府新区万安街道党工委,在“村改居”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针对本单位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殊体制,积极实践和不断探索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破解新型社区建设发展现实难题,改进工作作风,重组管理方法,走出了一条与社区居民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新路子,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确立变管控为服务的社区治理新理念

  新型社区建设,打破了原有的城市社会管理模式,旧的城市管理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型社区治理的需要。近年来,万安街道通过立足自身实际实践、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社区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积极探索新型社区治理与建设的新模式,较好地转变了治理观念,确立了“变管控为服务”的社区治理新理念。

  “管理—治理—服务”是从前的社区治理旧模式,它把管理放在最高位置,把服务放在最末位置,重管理,轻服务,有的根本就不服务,导致管理越管越差,管理越管越乱,群众上访增多,案件和事故不断。万安街道党工委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党工委“一班人”转变了观念,确立了“服务—治理—管理”的社区治理新观念。深深地感到:服务、治理、管理三者之间,服务是关键性的环节、重点性的内容,始终居于三者的首要位置。同时,服务本身就意味着管理和治理,在服务的过程中蕴藏着推进管理和实现治理的钥匙。在构建“服务—治理—管理”新型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管控型”转向“服务型”的社区治理新理念、新思路,实现“管控型社会管理”向 “服务型社会管理”的转变,彻底改变以往的单一管控的思路,确立以服务引领管理和治理的理念,寓治理和管理于服务中,通过良好的服务实现基层管理和治理。

  目前,万安街道社区原有工作人员十余人变为现在社区工作人员+院落服务人员+党员百余人,实现了由管理团队向服务团队的转变,社区两委干部从以前忙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上门服务群众,变以前坐等群众上门为现在主动上门服务,进一步拉近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牢记“以人为本和以民生为重”的新要求

  近年来,万安街道党工委把“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作为立党执政的首要任务来抓,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重中之重,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

  党工委始终注重以超前的思维换位思考、以独到的视角谋划民生,积极探索创新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措施方法,坚持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贯穿于新型社区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新型社区建设发展的各方面。街道办主任利涛等领导带头深入社区和居民中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和民意恳谈会等形式,与基层干部、群众交谈,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所盼;经常组织机关干部下沉蹲点,深入了解问题,迅速、客观、公正地了解掌握社区对政府决策事项的认知度、知晓率,及时征求居民的愿望、意见和建议;对重大民生项目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

  以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拆迁问题为例:征地拆迁工作,一方面事关经济发展,一方面系着群众利益。既要依法征地,不误国计民生,又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群众利益。党工委副书记刘志兵带领拆迁人员,在今年陈家院子拆迁时,积极为群众考虑,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现场倾听住户对项目搬迁的意见,组织召开项目协调工作会,认真梳理并解决住户提出的合理诉求,协助处理一系列遗留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不仅和谐顺利拆迁,还改善了群众与干部的关系,使得群众更加信任政府,最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自主搬迁方案,达到“和谐搬迁”的目的,在社区群众中树起“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良好形象。

  发挥群众优势 实现社会化治理新格局

  万安街道党工委在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一条新经验:新型社区治理,关键是完善治理结构,搭建多元化参与的治理平台,实行群管群治,彻底将现行的政府自上而下的“包办型”单方面管治模式,向政府、社会、社区、社团及居民“共治型”模式转变,构建多元化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党工委“一班人”通过领导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居民个人积极参与新型社区建设活动,调动了基层各个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参与过程的相互交流增进了理解,社区居民不再是被管理、等帮助的消极对象,而是管理社区的积极参与者。同时,让群众参与管理,借助各种形式的自助、互助和志愿行动,培育起了基层社会的自律自治、自教育和自管理能力,促进了社区中不同群体、组织和个人的交往合作,加强了治理和服从之间的相依相辅关系,推进了多元化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和管理过程,既能充分激发社会活力,也能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形成了社会包容的良好氛围,从而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的被动局面,真正形成党委领导、主管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万安街道党工委在新型社区治理中,把社区居民推到了台前,变以前的街道大包大揽为街道指导下的群众说了算。对一些街道投入的老旧小区整治项目,必须让院落居民集体讨论,100%的同意才实施,竣工后100%的同意才验收。近来竣工的3个项目均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同时积极发挥群众优势,实施社会化治理:指导各新型社区,建立院落各项机制,加强院落自我管理;制定民主公开监督机制;集中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议事、群众接待、基层调解等工作;制定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立院落自治组织成员联系贫困户、困难党员和定期走访制度,经常了解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意见建议,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建立院落居民自治公约制度,各院落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本院落的居民自治公约,依据公约进行院落自治管理。

  在万安街道党工委的组织指导下,所属四个新型社区,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召开居民大会,讨论制定居民公约,对一些不文明的农村生活旧习惯进行约束,对管理工作中的自身问题进行规范。并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和谐家庭、文明和谐院落、文明和谐社区”活动,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真正让社区居民们有了归宿感,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之前难以根治的环境卫生、随地大小便不文明现象、乱停车放物等问题,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均得到了良好解决,较好地实现了群管群治社会化治理的新格局。

  狠抓产业支撑 把握以产兴城的新龙头

  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始终有两个躲不过也绕不开的现实难题:一是钱从哪里来?二是农民咋安置?因为新型社区建设经费支出的数量十分巨大,进城农民就业问题更是艰难,这些困难光靠国家的拨款和就业安置,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万安街道党工委“一班人”在探索实践中认识到:狠抓当地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引导大型企业入驻,既能拉动地方经济,又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是一举多得的重要之举。

  因此,在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万安街道党工委按照“城产一体”的发展思路,秉持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发展理念,狠抓本地的支柱产业,把握以产兴城的新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载体、纽带、支撑的作用,把促进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实现就业结合起来,通过龙头企业的迅猛发展,带动本地的经济建设和居民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先后与工行、农行、邮政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积极筹集筹措拆迁和安置房建设经费,为新型社区建设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积极采取措施招商引资,引进外地企业进入,先后与成都麓山实业有限公司、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三利投资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挂钩,着力进行搬迁安置和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已经签约了成都芬兰养老中心、南山绿野仙踪、白桦林3个项目;正在洽谈诸葛酿造、南草坪锦上东篱、西林凤腾通用公司、欧盛投资有限公司健康养老中心等项目;积极与中小企业和个体老板合作,统筹推进居住、商业等组团布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等,促进了城镇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实现了产业与城区的有机融合,产业与就业的紧密联系。一系列举措,既保障了新型社区建设的资金需要,也满足了企业盈利的经营目的,实现了街道、企业和群众的多赢,有效推进了新型社区建设发展,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产业为基、依城促产、以产兴城、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型社区建设发展新路子。

  强化组织先锋作用 激发群众的新动力

  在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万安街道党工委积极采取措施,科学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协调推动作用,激发群众的内在动力。

  从规范基本架构入手,以区域化党建引领推动新型社区组织重构,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委会为自治主体、便民服务中心承接事务的“三位一体”新型社区治理基本架构,统筹各类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的力量和资源;引导辖区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情系居民、关注民生,积极融入着力发挥先锋示范带头作用,带头吃苦,带头奉献,带头支持新型社区建设,从而感染群众,引领群众,激发群众的源动力。和韵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大燚,带头奉献的光荣事迹教育感染了很多居民,并在天府新区巡回进行先进事迹报告,给整个天府新区群众中带来积极影响。

  万安街道党工委建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基础、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积极健全社区组织建设,构建新型社区组织架构,将城南坡等3个新型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新设了22个院落党支部。同时,引进培育社会组织,成立了党支部统一领导下的:院落委员会、院落议事会、社区老年大学、社区文体活动队、社区志愿者协会、读书协会、健身俱乐部、合唱团等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领导管理的全覆盖。通过基层党组织作用、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法,让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实到基层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