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跟着队长卖西瓜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文/刘卫

  

  那年我下放到鄂北的偏僻山村。经过大半年的接触和锻炼,队长老曹已经把我们每个知青的家庭背景打听得清清楚楚。我父亲在县城有点小权,老曹托我办过几次“公事”。

  转眼间,进入到盛夏,热不可耐。那天,得知我又把要搞的几桶柴、煤油落实好后,老曹一拍大腿,露出满嘴黄牙,兴奋地说:“小刘,这个好哇!你简单地准备准备。明天一早,跟着我坐手扶拖拉机进城卖西瓜,顺便把油拖回来。”

  第二天清晨,朦胧中,我听见“突突突”声音的由远及近,拖拉机在知青点停下来了。我帮忙从地里上了瓜,会计记完账,接着在老曹家吃了一大碗黄花菜鸡蛋面。临走,老曹操起一袋子白膜、一军用水壶凉开水,还有一碗咸菜。估计就是我们出差带的“干粮”。

  太阳还没露脸,气温已经很高。拖拉机行进在通往县城的柏油路上,有阵阵凉风掠过。老曹兴致很高,摸着满满一车子圆滚滚的西瓜,跟我大声地聊天。他说起,队里没多少收入,可要办的事太多。想在小学操场竖篮球架,把破损的课桌和椅子修一修,还有几户军烈属的屋子也得补补。只能利用地产品见缝插针地搞点“创收”。唉,可商品交流上面又不太允,你爸在县城认识的人多,如果遇上什么麻烦,可以找他从中协调协调。

  

  赶在早市前,我们把瓜拖到县城集贸市场旁边。老曹跳下车,用那条发黄的毛巾揩了额头上汗水,把一个大瓜剖开,露出粉红的沙瓤,就吆喝开了。不少家庭妇女、老头老太纷纷上前问价,还把切成的小块尝吃,纷纷赞不绝口。我们直接在地头上的货,价钱比瓜贩便宜。

  临近中午,瓜卖出了一大半。期间,有个戴袖章的人过来问了几句,老曹赶紧陪着笑,从荷包里掏出好烟,上了几根。他编造说跟上面的领导打过招呼,卖得差不多了,这就走。

  到中午,我们找了阴凉的地方,解决肚子问题。“司机”二柱见老曹掏白膜,一个劲地摇头,说太干,咽不下。每次跟“公家”拖货,人累得要死,总没有个好招待。老曹无奈,咬牙掏出二块五,让他到旁边的餐馆吃碗三鲜面,并叮嘱我把这也记个账。

  剩下的几十个瓜,老曹让二柱开车拖到县纺织厂门口,每斤降低了五分。正赶上女工下早班,她们觉得价钱优惠,很新鲜,瓜的看相又好,遭到“哄抢”。老曹特意留了两个大瓜,说是送给我家办事的“礼物”。领受了他的美意,我母亲还是按行价给他塞了瓜钱。返回时,我们按计划内的价钱拖了四桶柴、煤油。老曹喜滋滋地说,这些也是队里和乡亲们急需的。感谢我父亲帮他们解决了大问题。

  回来后,老曹又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财务公开。她把此行卖瓜的收入,还有出项讲得清清楚楚。乡亲们觉得心里透亮。大家服他,夸老曹是“两袖清风”不谋私利的好干部。

  多少年过去了,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次卖瓜的经历。老曹精于计算,甘于清苦,善于利用一切外在资源为集体和乡亲们谋利益。对比起当下,我越发觉得到老曹这样的村干部难能可贵,其“当官”品行熠熠闪光,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