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文建祥/著
不要让对方说得漫无边际
在说服中一味听对方说话也容易陷入误区,因为对方可能会由着自己的兴趣越说越远,对我们的说服工作毫无帮助。因此,要做到有效地倾听,还需要有效的提问来配合。
通常来说,提问的问题需要视情况而定,但总要围绕着两个关键点来进行:对方想要的,或者对方担心的。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外围问题,最终把话题引向这两个关键点。大体来说,我们的提问分为两种形式。
1.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就是不给对方限定,让对方就你的问题畅所欲言。这种提问方式最好用于刚刚开场时,不但有利于制造亲近的气氛,另外还可获得一定的信息,让对方觉得是他在主导谈话,从而为其制造参与感。比如:
当你想说服你的上司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时,可以从这样的提问开始:“李总,咱们公司最近两年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下滑,您觉得这是什么问题呢?”
当你想安慰生气的妻子时,可以从这样的提问开始:“咱们从头理顺一下这事儿吧。你当时为什么要……呢?”
2.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就是让对方做“选择题”,用事先设置好的答案选项来询问对方。这种提问可以迅速锁定对方的意图,也可以用来确认你了解的情况是否正确。
当然,如果你设置的答案对方全都不认同,就容易为交流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让对方觉得你“自以为是”。因此,封闭式提问的前提是你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并且至少能够给出对方可以认同的一条意见。
具体场景下的提问技巧
具体到不同场景,提问又有如下几种常用技巧。
1.前奏型提问——开放式提问
前奏型提问大多属于外围提问,是说服策略中的切入点。它的意义就是告诉对方,回答你的问题是必要的,或至少是没有坏处的。前面触龙说服赵太后时,最开始使用的提问方式就是开放式提问。
比如我们平时可能经常这样提问:
“在为您推荐方案之前,我想知道您想对这个项目的投资额度是多少?”
“因为要给您开具发票,麻烦您告诉我您的单位,好吗?”
“请您再具体描述下当时的情景,可以吗?”
2.引导——封闭式提问
“这两天的天气太糟了,是吧?”
“好多人都在戴口罩,您注意到了吗?”
“专家说普通的一次性口罩不能有效过滤‘PM2.5’,您说呢?”
这类提问的答案只有两个:“是”或者“否”。实际上,如果你一直打算用这种方式提问,一定要注意,所有的问题都应保持一致,最好让答案全都是“是”。这是“一致性”原理的典型应用。如果你让对方在你的一系列问题上或“是”或“否”,摇摆不定,他很可能会变得烦躁不安,因为他无形中把自己当成了“反复无常”的人,这种想法很容易让他心生沮丧。
3.反问——开放式提问
反问就是,当对方向你提出问题时,你把问题抛还给他,让他先做回答。比如在报价时,当对方问你“这东西你卖多少钱”时,你可以反问:“您能出多少?”反问有助于你了解对方的底线,判断对方的意图。
但是要注意,如果反问用得过于频繁,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没有诚意。
4.明知故问——封闭式提问
在提问中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暗示对方他想要得到的答案,但会避免直接说出答案的尴尬。毕竟有时候直接拒绝对方会给对方带来不快。比如,当对方看似毫无诚意地向你提出无理的要求时,为了不驳他的面子,你可以笑着这样回答:“您觉得这可能吗?”
5.沉默——封闭式提问
很多时候,当你抛出一个深入性的,或者比较难回答的提问时,可以保持一小段时间的沉默,给对方留下一段思考的时间。多数时候,你的沉默应该是用于鼓励对方,或暗示对方你将拒绝他的情况。
沉默提问适用的时机通常是说服进程的后段,已经进入了一决胜负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的问题必须是直指核心的,而且前面已经做好了足够的铺垫工作。
总之,无论何种提问技巧都要把握好时机,提问的语气要适宜,提问的数量也要适度。关于提问数量,说服者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事不过三”,即不能连续问对方三个以上的同类问题,否则对方就会感到厌烦。另外,也不要一下向对方抛出几个不同类型,或不同内容的问题,最好是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做好了提问与倾听,我们就做好了80%的说服工作。然而那20%的工作也不能忽视。
可以说,即使只占说服20%的表达,也不是对自己意见的表达,而是从对方的观点延伸出来的表达。也就是说,你通过提问和倾听了解了对方的想法,然后要用从对方想法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理由来说服对方,这样看起来就像是对方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被你命令着去做什么。用对方的理由来说服对方,你只充当“提醒者”的角色,这才是高明的说服策略。
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以后的内容中阐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