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生态文明成就乡村美丽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生态文明源于人类对自身历史的反思,特别是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物质文明巨大成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反省。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行动纲领的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

  拳拳爱民心,尽现决策中。习总书记不管是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或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都常常把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话题,相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近百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APEC蓝”、“乡愁”等“习式生态词汇”已为人所熟知。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下的自然递进,而是在客观要求下发挥主观能力的主动求变。从物质层面上讲,贫穷不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既要“绿水青山”,还要“金山银山”。从精神层面上讲,建设生态文明,提倡以人为本,在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树立起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让生态良好和经济发展有机的统一起来,达到浑然一体的关系。

  生态文明观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我党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但是如何走上生态文明之路,不能单单流于喊口号、讲道理,还要有更具体的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多数,农村的土地资源占国土的大半,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更好、农村的治理调整空间更灵活……农村的先天优势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在农村。另外,农村还散落着丰富多彩的乡土民俗和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文化资源,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使命之所在。

  “美丽乡村”建设是践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举措。以浙江省为例,十多年来围绕生态文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通过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种文化下乡、培育文明乡风、乡贤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打造出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其中,最有启发意义的经验,就是不唯GDP论英雄,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此外,我们还要设立责任追究机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导致生态破坏严重的人,必须加以惩戒。

  建设美丽乡村,漫漫生态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要跳出简单的环境治理思路,要站在整体系统的高度去看待、去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据乐清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