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了岁数的人,童年时大都与贫寒相伴,温饱尚且无法解决,更别提能安心端坐在学堂了。我很幸运,虽然生长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乡村,但从小就有书香相伴。
忆起儿时上学情景,或在泥泞的小路行走,或坐在纸糊的木窗下苦读,都成了最美的记忆。最难忘的还是领到新书时的满心喜悦。每当晨光初现或夜幕降临时,我都会端坐在课桌前,点一盏油灯,听着屋外潇潇雨声,伴着屋内母亲“沙沙”的纺线声,小心翼翼地打开新书,将脸埋在书页中,使劲地吸吮着带油墨味的书香……
今天已很难想象,在几十年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放牛娃会徜徉在芳香四溢的书海里,会在赶往学堂的十几里山路上吟诵书卷。在那些苦涩的时光里,嗅一嗅这清新的书香,是那样的兴奋,是那样的喜悦。
二十岁时,我收起那些被翻烂的书本,穿上了绿军装,在连队第一次见到了阅览室。后来,又得以在藏书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中遨游。在物质贫乏的童年时代,因书香相伴,我年少的心智得以开启;在后来的人生岁月里,因为书香相伴,我的心灵得到滋养。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藏书架,透过发黄的书页,闻着淡淡的书香,注视着灼热的文字,我思绪飞扬——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酣饮千百年来思想者的智慧。
罗曼·罗兰曾说:“要有光!太阳的光是不够的,必须有心的光明。”那一本本书就是照进我心灵的一束束光。在时光的缝隙中,我手捧心仪的书籍,轻轻翻动书页,散发出悠悠墨香,咀嚼书中的宁静与快乐,把人性中的光芒融进血肉、装到心里。
晨起,旭日东升,明霞降瑞,泡一杯清茶,捧读一册或情趣盎然、或妙语连珠、或慷慨激越的图书,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读一篇宁静睿智的散文,如与一位良师娓娓谈心;看一篇精致优雅的文章,如饮甘醴,身心怡然;品一首千年绝唱的古诗,想金戈铁马、西风猎猎,思小桥流水、杨柳青青。合上书,书中记录的人、叙述的事,思之心朝起伏,魂越千年;悟之茅塞顿开,抚掌含笑。
入夜,明月横窗,银光泻地,此刻的内心早已将杂念抛于尘嚣之外,少了几分浮躁,无意黄金屋,多了几许闲情,亦不觅颜如玉。在书香中,吟屈原忠骨问苍天、伴李白放歌出长安、品文山丹心照汗青、悟鲁迅呐喊唤睡狮……读这些慷慨激越、荡气回肠的文字,领悟其境界,濡染其风骨,时时让自己正气充足。如此读书,每有所得,自是乐事一件。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读一本好书,嗅一缕书香,有如得一缕阳光,觅一眼清泉,攀一座山峰。书香滋润空灵的心智,抚慰彷徨的心灵,让精神得到净化,让灵魂得到升华。常读好书,常嗅书香,便能与松涛同语,与碧波同悠,与先贤同行。
(周卫国 江西新余市局内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