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有利
有人说他痴,专注有色冶炼技术研究27年,如今年逾70依然痴心不改;
有人说他傻,面对数十倍的高薪诱惑,依然不离不弃,而且毫不吝啬地把自己一项项绝活倾囊相授,如今徒弟都已经成为企业高管,他到退休也仅仅是副总工程师……
1987年8月,43岁的赵传和从原531工程四分部调到了豫光。这是天津大学化工系化工专业毕业的赵传和在从事10多年化学教师工作后,第一次找到真正能够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工作。赵传和在豫光真情坚守了27年,其间,当时月薪不过几百元的他婉拒了外地企业30万年薪的邀请,甚至在退休10年之后,在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之后,他依然每天按时悄悄出现在公司技术设计室或者项目工地上。
拓荒不仅需要勇气,更是一份责任
赵传和刚到豫光工作没有多长时间,豫光便接到了省经委下达的一个任务——为安阳玻壳厂配套生产粒状氧化铅。当时的豫光只有电解铅产品,这个粒状氧化铅产品的研发任务理所当然落到了化工专业出身的赵传和身上。没有现成的技改方案可参考,也没有现成的生产工艺可借鉴,赵传和和同事们开始了不分白天黑夜的研究。一本500多页的《化工热力学常用数据手册》,被赵传和翻阅得没有一个页码是完整的,演算化工方程式的草稿纸从地上一直堆到比办公桌还高。家里正在盖房子,赵传和整天泡在图纸堆里,根本顾不上过问。在经过110多次试验后,豫光的第一炉粒状氧化铅问世,赵传和和同事们一双双熬夜熬红的眼睛里流下了滚烫的热泪。
赵传和在豫光工作的27年,也正是豫光实现大步跨越的27年,赵传和带领豫光的技术团队,攀越了一个又一个顶峰,默默无闻地进行着技术的拓荒和实践。
时光回到2002年,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豫光开始研究“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这个新工艺别说在豫光,就是在全国也是个颇为陌生的新名词。面对大家的一筹莫展,58岁的赵传和站了出来。经过半年多呕心沥血,一个非常系统的新工艺草案展现在大家面前,一个清晰的设计方案呈现在大家的脑海中。2003年5月,还原炉研发小组正式组建,在赵传和和全体技术人员的努力下,经过上千次的计算、修改,第一张设计图纸绘制完成;经过赵传和和技术团队历时5年的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2008年1月,“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顺利通过专家委员会的鉴定;又经过两年的技术改造, 2010年4月,豫光直接炼铅生产线开始试产直至达标投产。 2012年,以“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为主的豫光炼铅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铅锌行业获得的最高荣誉。
27年来,赵传和先后参与了豫光大大小小30多项技术改造项目,言传身教为豫光培养了100多名技术骨干。
无私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胸怀
豫光集团玉川冶炼厂副厂长刘素红是赵传和最得意的徒弟之一,从参与豫光贵金属冶炼扩建开始,她就跟着赵传和老师参与了一个又一个技改项目攻关。提起赵传和老师,她和赵传和其他徒弟的看法高度一致:“赵工就是我们年轻人做人处事的标杆、一把挺直的尺子。”
在进行豫光第二套富氧底吹生产线设计时,为了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豫光决定自主设计。年近60岁的赵传和作为整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接受了任务。在身体力行带领大家艰难摸索的同时,赵传和总是结合实际,对年轻技术员进行培养。
“他从不吝啬,毫不藏私,对于我们的问题有问必答,而且善于循序引导。此外,他还时常利用工作中的问题引导我们自己去思索,像还原炉实验期间,他一到现场就会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我们讨论,引导我们思考,有时还会假设一些问题让我们思考处理的办法。”经赵工一手培养提拔成长为项目部部长的夏胜文对老师长充满了感激和尊重。
王拥军、张安邦、夏胜文、翟艳忠、陈会成、刘素红、汤伟、徐诗艳……众多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为公司骨干项目人员,成为公司项目建设的宝贵财富,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公司高管人员。
赵传和说,他只是一个做技术的,做不了企业管理,年轻人有上进心、有潜力,往前推一把也是应该的。
淡泊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
赵传和的小儿子赵振波如今也成了豫光集团的一名技术骨干。在他上初中的时候,也正是济源黄金冶炼厂(豫光集团前身)粒状氧化铅项目攻关的关键时期。那时候,他很少在家里看到父亲。每天天不亮父亲就骑着自行车走了,晚上也总是很晚才回到家。“那时候家里正在盖新房,可是爸爸他总是顾不上过问,把所有的事情都甩给了妈妈。只是做大门门头字的时候,爸爸亲自选定了‘淡泊宁静’这四个字,并利用一个难得的休息日亲眼看着门牌挂了上去。”
直到参加工作后,赵振波一次和同事们聊天,才知道了“淡泊宁静”背后的含义。豫光第二套富氧底吹生产线即将竣工的时候,灵宝一家冶炼厂的负责人找到赵传和,表示愿意用30万元年薪聘请赵传和去厂里负责技术。可是没想到,当时月薪只有600多元的赵传和想也没想就一口回绝了。赵传和说:“我还是那句话,是豫光给了我展示才华的机会,所以我要回报豫光一辈子,这个承诺,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那些年,同行企业之间“挖”技术人员的现象非常普遍,可许多人都在赵传和那里碰了壁。“别做梦了,豫光那个老头子是不会跳槽的。”慢慢地,也就没人来找赵传和了。有人替他惋惜,甚至当面说他傻,可赵传和只是淡淡一笑了事。
今年春天接连几天,同事们都发现赵传和脸色发暗,精神不好。大伙儿都劝他回家休息几天,可他不答应,依然和大伙整天趴在设计台上研究图纸。直到有一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小儿子赵振波发现他不对劲儿,连忙把他送到了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由于长期吃治疗心脏病的药有副作用,赵传和胃出血已经好多天了,血压高压才60多。医生非常惊诧:“你身体内的血出血出的都只剩一半了,你竟然还能撑着上班?”
为了照顾赵老的身体,公司特意规定赵老每天只上半天班,还安排了专人接送。然而从没有违反过公司规章制度的赵老总是一再违纪,到了班上就忘了下班时间。
赵老说,如今自己老了,干不动活了,但是每天能够看着年轻人工作,给他们提个醒、把个关,能够继续为豫光做点什么,就会从心底感到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