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之如 文并画
新华网报道,江苏省句容市、浙江省海盐县等环保及相关部门违法违纪案件被检察机关查处,这些案件中,环保系统腐败窝案备受各界关注。执法者竟成了违法者的“保护伞”、“猫鼠”成了一家,这样还能守住法治底线、守护碧水蓝天?有识之士认为,应当扎紧制度笼子,预防监管部门公权力“变现”。
在童话故事里,执法者与违法者往往分别被塑造成猫和鼠的卡通形像,两者较量的最后结果,当然是猫胜鼠败。但是现实生活比之文艺作品则常常会更复杂更精彩,有时也更出人意料,譬如这则报道所述的某些地方环保部门频爆腐败窝案,执法者成了违法者的“保护伞”,展现“猫鼠一家亲”的怪异场景,就十分反常。
事实上,执法之“猫”若心怀邪念、贪得无厌,势必对履行捉拿违法之“鼠”的职责不感兴趣,而会蹭上暗中勾结鼠辈、共同盗窃国库敲诈百姓的邪道。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无数案例,都表明不是每一个穿戴了执法制服的人,就会天然具备了严格守法、严肃执法的素质和秉性。面对着大千世界的诸多诱惑,一些“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坚定的意志薄弱者,也会被腐败浊潮所裹挟,由执法者蜕变为与违法者同流合污的社会罪人。这样的情形,在各个领域都会发生,并不局限于环保执法部门。有道是:
环保腐败亦惊心,猫鼠居然一家亲;党纪国法遭戏弄,廉政如何能实行?
对于这一问题,有人开出了诊治药方:扎紧制度笼子,预防监管部门公权力“变现”。这一主张,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败必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指示,值得相关部门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