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时评人
商业预付卡引发的烦恼“昨日重现”。上海知名养生机构康骏会馆门店几乎都已关门或不再提供官方营业,并且官网已不能访问,官方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康骏会馆仅在上海就有80余家门店,会员上万人,其中不少会员的卡内余额在几万元以上。另外一家养生机构丽池会所也出现门店关闭,这使得商业预付卡的消费维权问题引发行业关注。不少专家表示,单用途预付卡所呈现的监管难题亟需得到解决。(据10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预付卡的融资模式,就是利用客户预存资金滚雪球,实现借鸡生蛋的扩张发展,此举在短时间内圈占大量客户资源,虽然可以快速推动企业经营规模,但其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弊端,如果控制不力的话,就会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事实上,每年各地都有预付卡商家卷款跑路的新闻,涉及金额大小不一,但都损害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无数会员的预存余额蒙受损失。
此次上海曝光的两家养生会所门店关闭,造成会员预付卡余额无法继续消费,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再次提醒公众,要防范商业预付卡的消费隐患,不能轻易被表面优惠诱惑,而是要秉持理性消费的观念。同时,监管者也需重视起来,规范商家发行使用预付卡的标准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绝对不可对其放任自流,致使消费者遭受无辜损失。
从现实情况来看,发行预付卡的商家,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汽修店、养生馆、洗脚城等服务行业,与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行为密切相关,波及面非常广泛。而且,商家为了吸引会员购买预付卡,往往推出各种优惠政策,诸如消费价格折扣大、提供VIP服务、积分制等等,预存金额越大优惠就越多,从而诱惑消费者主动入套。
但是,商业预付卡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助商家业绩短期爆炸式增长,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但因为其是预存金的形式,并未真正全部转化成消费,如果消费者使用频率过低、预存金消费过慢,就会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形成预存金堰塞湖,迟早都会崩塌。而且,部分商家看中预付卡的融资功能,借助大量发行商业预付卡圈占资金,以达到低成本使用资金的目的。甚至有些商家故意欺诈,以超额优惠政策诱惑消费者办卡,等待时机卷款潜逃。
可见,商业预付卡潜藏的信用风险太大,消费者应辨识商家优惠办卡政策背后的玄机,不能被蝇头小利所诱惑住,秉持理性消费的态度。而监管者也需加强管理力度,对所有发行预付卡的商家,均采取备案制度,并在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至于预付卡的资金管理方面,可以采取第三方缴存模式,由银行代为管理资金,并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保证金,以应对商家跑路后的预付卡余额兑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