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个月前,开封新区一家民营企业便打出50万元招聘一名职业经理人的广告。然而,3个月过去了,高薪没有吸引到一位合格的应征者。这家企业的董事长说:“我的企业是一个家族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现在特别需要找一位职业经理人帮我打理企业事务,但职业经理人在哪儿呢?”
近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调研组在尉氏县产业集聚区调研时,不少企业反映,好经理太难找。“要么从自己接触过的人中选,要么委托猎头公司选,要么上人才市场找……可无论哪种渠道,都缺乏过硬的评价机制,我怎么能确认这个人值得信任、值得委托呢?” 尉氏县一家纺织企业老板说。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国有企业的领导一般由上级委派或任命,而民营企业就必须自己去找,像职业经理人这样的高级人才一开始就成了企业的追逐对象。面对职业经理人高薪难求的现状,业内专家不无忧虑地介绍:开封市职业经理人面临发展瓶颈。
据了解,职业经理人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人:一是企业的顶级雇员,二是企业的核心高管,三是人才市场能够配置的具有职业特质的企业高端经营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既包括已经担任企业经理职位的实现了职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包括已经职业化、市场化的具有社会认可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谋求担任企业经理职位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是党中央首次从方针政策层面明确强调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重要性。
那么,职业经理人面临的发展瓶颈到底在哪里呢?业内专家分析,一是在职业经理人评价过程中,涉及其历史评价、社会评价、信用体系等,这些评价体系往往需要开封市多个部门予以合作,提供相关信息与资料,而目前配合机制不完善。配合机制的缺失最终影响到民营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聘用程序,致使职业经理人无法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服务。二是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职业经理人群体没有完善的档案信息,政府无法及时了解职业经理人发展动态;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将职业经理人的经验、能力、发展潜力等信息予以公开,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缺乏双向交流平台,沟通渠道不畅通,民营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才,同时众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也无法在适合的舞台施展自身的才能。三是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双方互信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缺乏,导致企业和职业经理人都认为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的一个过客,无法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
业内专家认为,面对民营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迫切需求,应抓紧谋划职业经理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多层次的职业经理人培训体系。二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 “职业经理人才评价中心”。三是由多部门合作,建设职业经理人才信息平台。建立人才数据库,对职业经理人的履历、业绩、诚信档案、能力提升档案等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信息最完善、覆盖范围最广的“职业经理人才库”。在保证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促使人才的履历、道德评价、能力评价、资质评价、业绩等关键要素透明化,促进职业经理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王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