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经理人?重庆如何推动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近日,记者专访了来渝参会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洪虎。
职业经理人需满足三大条件
洪虎介绍,职业经理人是新兴的社会职业群体,不同于大家熟悉的大堂经理、项目经理,而是单指企业里的顶级经营管理人员。在中小企业,一般只有一个人。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市场化经济中,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发展具有核心推动作用。”在洪虎看来,经济发展要实现转型升级,职业经理人承担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职业知识,二是职业能力,三是职业素养。其中,职业素养最为关键。只具备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人,只能称一般经理人。只有具备了职业素养,形成了职业特质,才能被称为职业经理人。“即便是一些所谓的‘打工皇帝’,由于其职业素养不够,也配不上这个称谓。”
未来十年,
职业经理人需求会井喷
“当前,职业经理人制度发展迎来了黄金期。”洪虎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已有36个年头,众多第一代企业家到了事业交班期。但因为各种原因,交班情况并不理想。有调查数据显示,90%的企业家愿意传给子女,但有82%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
无奈之下,企业家只能从外界寻找管理者。可以预见,未来十年,职业经理人需求将出现井喷。
洪虎认为,当务之急,是重点解决谁是职业经理人,上哪里去找职业经理人,找到的职业经理人是否称心称职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建立社会化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推动队伍建设。”
重庆有望成“三建设”
第二个试点地区
建立资质评价机制需要长期的探索实践。此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已在江苏进行以“三建设”(即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内容的建立地方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试点。作为正在申报第二个试点地区的重庆,一直为中职协所看好。
洪虎介绍,近几年,重庆民营经济高速发展,中小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19.5万个猛增到现在的41万个,预计到2015年年底,还将增加到50万个。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同时,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的带动辐射效应,非其他地区可替代。“重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做好了,也可为其他地方输送人才。”相对于沿海城市,重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特别是职业经理人人才市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大。“更为关键的是,重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将会对试点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双庆)
相关链接
“打工皇帝”抱团
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成立
重庆市的“打工皇帝”们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抱团组织。昨日,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正式成立。
“目前,重庆还很缺少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主要是由于缺少测评机制。”近日,重庆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卢晓钟表示,截至今年1季度,重庆市企业总数已达4.1万个,预计到2015年底,这一数字将突破5万个,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专业的认证、培训机构,使一些经理人在专业素养及技能上,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
卢晓钟表示,协会隶属于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拥有重庆市唯一权威的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资质,今后将承担组织重庆市职业经理人社会化评价和资质认证职能,在重庆建立起一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据悉,协会成立后将主要从资质认证、协调管理、交流推介、调研学习、教材编写、网络发行、咨询顾问等方面开展工作,此外还将设立职业经理人基金,承担有关部门和机构委派的其他工作。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