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别将楼市气泡吹至爆裂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黄栀梓 公务员

  

  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进一步趋缓。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双双回落,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降至2013年以来新低,26个城市房价环比止涨。(5月19日《经济参考报》)

  业内人士认为,4月本是需求恢复期,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下调却出现大幅度升级。这意味着楼市开始明确周期性调整,下行趋势愈加明显。日前,万科副总裁毛大庆的一次内部发言已将楼市“崩盘论”推上了舆论浪尖。“我感受到了一丝凉意,对于有些城市来说,这一轮房地产非政策性调控的萧条,有可能会带来这个城市房地产长时间处在难以反弹的局面,有可能长时间就会这样一直下去。”虽然其悲凉色彩最终被郁亮以“忧患意识被误读为看空行业”圆场,但纵观目前市场成交情况,市场正处于下行状态确是不争事实。

  近些年来,我国房价一路攀升、居高难下,真正需要购买住房而又买不起住房的人占大多数,而能够买得起房的购房人又并非是要购房居住,由此将房地产市场炒热,形成一种不利于民生改善的房产市场虚假繁荣,在其背后是财富向政府、房企和投资投机性购房者手中转移,银行也从中赚取了大笔房贷利息,吃亏的当然是被征地农民和真正需要购房居住的市民。在这种情况下,毛大庆流露出的房企忧患意识被“误读”,引发楼市“唱空论”、“崩盘论”,实际上代表了多数人对房价理性回归的期待与渴望。

  在笔者看来,楼市急功近利必有远忧,房企都不妨像万科那样多点忧患意识,正视房产市场下行现实问题的同时,有预见性地调整经营方略,运筹企业转型,这样才能防范化解市场风险,以利于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那种不能正视房产市场下行现实问题,仍然坚称“中国没有房地产泡沫”的看涨言论,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也是自欺欺人。房子不过只是钢筋水泥建造而成的,又不是用金砖垒起来的,价格高到每平米上万元甚至几万元,其中充塞的大都是地方政府炒地、房客炒房鼓起的泡沫,这是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呢?

  4月底,新华社曾就楼市明显降温发文表示:“宁愿承受市场理性回归带来的代价,而不重复以前的老路”。这句话里是否暗含多年来房价非理性上涨带来“经济泡沫”的意思呢?有分析人士将此解析为中央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的表态,由此预测短期内中央政府不会出台大规模“救市”举措,而一些地方政府似乎坐不住了,为了保增长早已开始采取一些政策松绑、税费减免或返还的措施救市,我看这样的救市只能是救得了一时而救不了长远,会对房价回归合理价位运行、房产市场乃至地方经济回归良性发展轨道埋下更深的隐患。

  因此,各级政府都应该淡定面对楼市降温,虽然市场下行对当前保增长不利,但是从长远看,还是要遵循市场规律、顺应百姓期待,将泡沫逐渐挤出来为好,如果将楼市的气泡吹到了极限再骤然破裂,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惨重的;而对于房企和房客来说,也别再“鸭子死了嘴还是硬的”,对其泡沫的存在讳莫如深,别再以为天塌下来有政府顶住,指望政府“救市”来扼住市场下行趋势,还是多点忧患意识,通过调整经营方略“自救”为好,否则会“死得惨”;银行贷款政策则应该尽力挣脱房企、房客的利益“捆绑”,更多地向真正需要购房者“松动”,以扶持、释放房产市场的有效需求为好,不然就难以避免危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