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非合作新篇章:包容性增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高连奎

  

  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阿布贾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并发表致辞,在非洲大地顿时掀起一股李克强旋风,也将中非合作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非洲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土地,是中国国际合作的窗口,这跟非洲国家的重要性有关,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非洲堪称“三个一极”,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中国只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肯定会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双赢。因为中国是“诚心”加“实惠”来经略非洲的。

  

  中非在经济上形成互补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是有历史的,上世纪60年代,中国顺应历史潮流,坚决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在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努力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自己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自己的裤腰带”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无私的经济援助,帮助非洲修建铁路、公路、港口、水坝和许多会议大厦、体育场馆、学校和医院,树起一座座中非友谊的丰碑,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中国这种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完全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有偿援助,这为日后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人民一直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就是友好的非洲国家全力支持的结果。

  近年中国崛起后,又重新加大了对非洲的援助,美国研究机构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1年,中国共为51个非洲国家援助1673个项目,援助总额约750亿美元。2011年南苏丹独立后,非洲共有54个国家,这意味着仅有3个非洲国家未接受中国援助。

  而本次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也是在严峻的安全形势下如期到访尼日利亚的,这是对尼最大的支持,也是中非特殊友谊的体现。其实非洲国家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朋友,这是由双方的特点决定的。首先非洲国家与中国发展阶段相近,都属于后发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共同语言比较多;其次非常国家距离中国比较远,符合外交学上“远交近攻”的理论;第三,非洲国家都是新成立的国家,不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强烈的本土价值观,比较容易接近并成为真诚的朋友。而且非洲大陆别具风情的异域色彩也让中国人对其充满兴趣;第四,非洲国家丰富的资源可以与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互补。

  不可否认,中国的援助也有经济利益的考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越来越面向世界,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料和能源需求也更为迫切。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对资源的争夺在人类历史上往往引发战争。非洲苍苍茫茫,物产丰富,是一块极其富饶的土地,自然资源丰富,正好符合中国的需求。因此,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在资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攫取非洲的资源,通过中国工厂的加工,中国又将这些制成品转卖给非洲,赚取钱财,甚至将中国与非洲的合作称为“新殖民主义”。

  但这种指责对中国杀伤力并不强。中国近年也在逐步调整自己的非洲政策,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我可以郑重地告诉非洲的朋友们,中国不会走别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也不会允许殖民主义重现非洲。”

  

  中非合作新模式

  

  “中国将把中非关系的重点从能源和贸易协定转移到改善非洲人民生活上来”,如今除了在石油和其他资源领域的利益,中国也将更重视提升非洲人民总体生活水平。这是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中国政府不仅有承诺,也有举措,笔者总结:中国与非洲包容性发展主要体现为三大方面,分别是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改善、对非洲的贸易平衡和对非洲环境的保护。

  首先,帮助非洲改善基础设施。中国在非洲修建高速公路、桥梁、机场等配套设施,而这正是非洲需要的东西,中国的资金往往帮助启动大规模建筑和基础设施计划,从而创造就业,改善交通和电力等服务,使公众受益。而本次会议期间中铁建就透露,其所属中土集团与尼日利亚交通部签订尼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总金额达131.22亿美元,约合807.79亿元人民币,刷新了中国企业海外工程纪录。 而本次会议李总理也指出,中国将在“非洲同意、非洲需要、非洲参与”的原则下,探讨在非三方和多方合作,中国将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对非合作的重要位置,可以与非洲合作打造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区域航空网络;中国拟将对非洲贷款额度从200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这将更好的树立中国在非洲的良好形象。李总理在肯尼亚跟这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航空合作产业协议。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优先考虑的产业,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成功的经验之一。帮助非洲国家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区域航空运输网络的设想,这也是在回应非洲国家要求中国帮助他们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的一个要求。另外,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很多经验,也能很好的带动中国高铁、新飞60这样的飞机技术走出去,这是有利于双方共赢发展的。三大网络建设实际上是未来中国和非洲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会使中非合作从原来的模式提升到新的合作模式。

  其次,注重对非贸易的平衡。这次李总理访问的时候积极回应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对肯尼亚,李总理提出要采取措施特别是扩大中国企业对肯的投资,促进双方产品调整,使贸易逐渐趋于平衡,这也是李总理访问对肯尼亚给予的特殊回应。我们出口的是一些机械设备和生活用品,我们进口的都是矿产资源以及灰渣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从肯尼亚出口和肯尼亚从中国进口是双向的,就是说肯尼亚需要中国大量的生活用品以及各种产品,我们需要的是资源,就是矿产资源。这次李总理提出贸易的规模到2020年达到4000亿,同时直接投资存量向1000亿迈进,特别是对非援助提出了增加100亿美元,达到了300亿美元,同时中非基金也达到了50亿美金,这些都会带来中非经济合作。同时在这次也签订了一些中非合作协议,对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也会带来很大的机遇。在整个对外投资比较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非洲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市场。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将会增加。

  第三,对非洲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比如非常的象牙一直是稀缺资源,每年象牙非法交易数字应该是以亿计,同时中国确实有义务和国际担当配合非洲当地保护野生动物。世界上最大的象牙消费国并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中国在这方面受到了很多西方媒体的攻击,但是我们国家去年底到今年初有一场中肯两国联合抵制象牙的活动,同时派出了中国的国际刑警和肯尼亚当地警方合作,缴获了大概3000吨的象牙。中国政府是非常有决心的。野生动物保护大使姚明今年也会到肯尼亚做动物保护宣传。之前我们国家很多亲善大使,比如李冰冰、周迅、姚明都是自费到非洲为保护野生动物作出自己的贡献。一些企业家,比如罗红先生,都是自发的以国际主义精神帮助非洲人民保护环境。让非洲大陆在地球上留下一片净土。总理通过这个事情来表态,中国政府有能力、有决心做好抵制象牙的工作。

  总之,中国与非洲共同发展是真心实意的,也是互利公平的,中国以上这些合作措施都与其他西方国家有着鲜明的区别,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笔者相信这些措施足可以保障中国与非洲一起实现包容性的合作和包容性的增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主管,中联经济体融信商会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