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志勇 公务员
河北当地官员表示,此前中央定保定为政治“副中心”的传言并不属实,仅为保定一厢情愿表达热情,最终首都功能如何疏散尚待中央拍板。(4月2日中国广播网)
至此,有关“保定副都”的传言,该适时止息了;有关保定区域楼市,更该降降温了。如果楼价每日以每平米200元的价格持续翻翻,如果这里“保公子”、那里“郎公子”地大搞区域优势竞赛比拼,那么所有对接首都的区域,其经济社会发展只会因过度膨胀而畸形,而爆裂。
这就是说,在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中,所有对接区域,都该保持一种定力,要安静以待,要既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北京负责。否则,不仅让自己“很被动”,甚至会让北京更被动。如果稍有一点未成形、未经调研论证、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意向,就脑子发热,想当然,胡乱拍板决定,不仅误自己,更误北京。
道理其实很简单。设若承接区域房价物价一路飙升,必然造成乱规划乱开发的恶劣局面。届时,当地目前本来具有的各种区位优势、空间优势、环境优势、交通优势等等,就可能趋近于无,甚至彻底消弭。用不多久,一地就会被自行规划开发得面目全非,从而失去本可承接的条件或资本。
如此,在北京未拍板之前,各地就不该胡乱定预案,拿章程,出规划。起码,所有承接区域不能把京津冀一体化定位为商机或经济拉动第一,而是科学发展第一、和谐发展第一。对于承接区域而言,商机或经济拉动,只是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是个伴生物。
当然,有定力,并不是对中央相关规划不闻不问,而是积极为中央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帮助中央科学决策,不出纰漏,不留遗憾。这一点,各地除了要建立承接领导小组,更要建立能够提供详实信息资料的人才库、智囊团。
有定力,尤其表现为不是胡乱吸纳、接收京津等地的低端落后、高污染项目,不是轻易搬迁过来了事。“不污染北京,可以污染自己”,这样的承接思路,绝对不是一体化的主旨。即便要接收,也该严把那些项目企业的污染防治关,通过科技改良创新,有效化解乃至杜绝。
如果各地缺乏定力,那么多年以后,我们的承接区域极可能面临同目前北京一样的发展尴尬或困境,同样遭受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多方面的压力。
这个意义上说,京津冀一体化,真的需要克制功利意识,要有“成功不必在我”理念,要稍安勿躁有静气,风物长宜放眼量,确保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给中国城镇化提供足可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