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朱华荣:突出差异化仍有新蓝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不要悲观,自主品牌汽车还有出路。”当记者提到自主品牌唱衰论卷土重来时,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淡定地说,业界对自主品牌汽车未来的担忧很正常,这个问题也是长安汽车一直在思考、想方设法希望突破的。在他看来,未来3~5年,自主品牌汽车若能在差异化方面有所建树,完全有机会活下来。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自主品牌汽车过去的优势也在发生变化。朱华荣认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中,研发投入加大,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品质逐渐拉近,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带来了成本的挑战。“与跨国公司一个产品平台动辄上百万辆的销量相比,我们一个平台的产品销售规模小得多,有的甚至只有几万辆。从单辆车分摊的成本看,我们没有多大优势了。”朱华荣认为,自主品牌汽车生存的希望在于差异化,不是过去的“你能干我也能干”,而是要突出自己的特色。

  之所以提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朱华荣显然经过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当前国际一流汽车企业还没有完全覆盖到我国所有的细分汽车市场,他们对我国汽车市场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为自主品牌汽车留出了机会。“这种差异化路线,包括差异化市场、差异化产品、差异化配置、差异化价格。”朱华荣介绍,长安汽车现有的几款产品,包括CS35、致尚XT都是提前进行了差异化分析之后推出的。他举例说,致尚XT瞄准的就是刚刚工作的年轻一代,经济实力有限,追求时尚,并希望过上有车的生活。他相信,这款产品将会在细分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朱华荣看来,长安汽车在差异化方面的实践,是与他们“家族化、平台化、通用化、规模化”的研发方向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在规模化上,离不开产品的全球化。“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我们通过不断调整,慢慢找到了一点感觉。”从去年底开始,一直身处研发“后方”的朱华荣开始分管国际业务。他深有感触地说,打入国际市场确实不易,价格战的问题、低端出口的问题,都是影响中国品牌汽车出口的因素。如果不能协调好、处理好,将会是中国品牌汽车的“悲剧”。

  在长安汽车的国际化布局中,朱华荣制定了“七字方针”:聚焦、深度、差异化。朱华荣表示,“聚焦”是长安汽车国际化战略的核心。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凭借长安汽车现有实力全部铺开,既不现实,又没有意义。因此,他们确定从101个国家和地区中率先选择10个进行聚焦,并进一步确定了三大投资重点区域,包括巴西、俄罗斯、伊朗。

  在“走出去”的同时,长安汽车还在深度上下功夫,力求真正“走进去”。朱华荣认为,过去我国的汽车出口,只知道有人买车,不知道是什么人,买车是为了干什么,这种简单的贸易型出口不适应现在的需求。为了“走进去”,目前长安汽车已经成立了多个分(子)公司,自己运营。

  走进去,更要“走上去”,朱华荣提出了差异化的战略。他认为,这种差异化,主要是针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而言,避免在国际市场与他们进行同质化竞争。为此,长安汽车在出口产品选择上,将重点推动逸动、CX20、CS35等产品走出去。“对于想要走得更远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必须考虑差异化竞争。通过差异化策略,找到一个个小蓝海。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未来自主品牌汽车还有什么出路。”令朱华荣欣慰的是,长安汽车已经踏上了差异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