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贵林
2013年9月26日,是一汽解放锡柴建厂70周年纪念日。一个历经70年发展征程的老牌国有企业,一个中国内燃机行业的领军企业,锡柴在业界早已声名远播。发动机省油、有力、耐用,不断出现两百多万公里无大修的实用案例,更是让锡柴这一品牌在用户中家喻户晓。中国明星企业、中国工业先锋示范单位、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了解锡柴的人都说,这些荣耀是实至名归。
一汽解放锡柴是如何成为“民族品牌,高端动力”代言人的?记者走进这个曾经一次又一次创造发展传奇的企业,透过光环亲眼见证其风采、底蕴和实力。结论却是:锡柴用70年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造中国最好的发动机。
用户更满意的才是最好的
走进锡柴厂门,沿着中央大道前行不远,座落在东侧的现代化厂房就是投资12亿元建造的CA6DL机加工车间。车间拥有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全自动柔性生产线,普遍采用从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引进的高、精、尖设备以及国内的顶级设备,而且自动化程度特别高,有效保证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从这里制造完成的零部件,经过专用输送通道运送到对面的装配车间,和来自全球供应商体系的其他零部件一起,组装成整机。
像这样的现代化车间,在锡柴并不是唯一的,也算不上是最好的。据介绍,锡柴已经形成了塘南、惠山、马山和新区四大基地的发展布局。四大基地资源互补,高效联动,形成装备国际领先、管理国内领先、质量行业领先的生产体系,具备60万台发动机和15000辆改装车的年产能力。
曾被业界夸赞“让中国内燃机技术一举跨越20年”的奥威发动机,其实也并不是锡柴唯一的骄傲。作为产品系列最广、品种最齐全的动力超市,锡柴发动机产品有7大系列,数千个品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保有量超过300万台。改装汽车产品则有自卸、厢式、半挂、罐式、环卫5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批量出口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
锡柴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可靠的质量以及完备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保障,深受广大用户青睐。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锡柴机“省油、环保、可靠”的特点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在保证正常维护保养的情况下,和同类产品相比故障率要低很多,不仅节省了维修费用,还能保证较高的出勤率,能够为用户创造更多的效益却消耗较少的成本,被用户亲切地成为挣钱机器。
创新之路成就争先之梦
1943年建厂,1947年研制出第一台柴油机,1979年开发成功车用柴油机并开始进入汽车市场的尝试,1983年在与同类企业的竞争中胜出成为配套一汽解放汽车的柴油机定点生产企业,1993年正式成为一汽集团公司直属专业厂,2002年夺得单品牌、单系列柴油机产销量世界第一,2004年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锡柴奥威发动机在业界引起轰动并受到用户青睐,2012年“设计领先、装备领先、管理领先”的锡柴重型柴油机惠山基地建成投产……锡柴发展的每一步都走的那样的执著坚定,那是因为心中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造中国最好的发动机。
这个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诞生的工厂,曾先后隶属于汪伪政权和国民政府。1993年,锡柴成为一汽集团公司的直属专业厂,从此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期。锡柴围绕“造中国最好的发动机”的目标,不断创新创造,促进了经济指标的稳步增长。1999年,开始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开发奥威CA6DL柴油机,2013年取得成功。随后,又陆续自主开发了奥威CA6DN和CA6DM柴油机。并通过对电控共轨、四气门、两级增压、新能源等技术的研究应用,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产品品质,适应国家排放标准升级和用户使用状况多样化的需求。
立志成为中国动力专家
“锡柴要成为发动机行业的奔驰、宝马。”锡柴厂长钱恒荣对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位年轻的锡柴职工则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打造民族品牌高端动力,就是要造中国最好的发动机。“民族品牌,高端动力”正是锡柴在品牌战略中确定的品牌愿景。企业战略、领导意志和职工心愿达成了高度一致,锡柴人决心将高端进行到底。
锡柴将工厂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第一次创业、第二次创业、第三次创业和第四次创业……第四次创业时间是从2011年到2025年。2012年,锡柴启动了技术创新战略转型研究项目,对影响工厂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跟随型创新战略和领先型创新战略对企业要求的差异,对创新的动力机制、运营机制、发展机制和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和强化,优化组织机构,增强技术力量,以科技驱动战略确定的“五大技术平台”和“十大核心技术”为中心,加强企业发展规划特别是产品策划管理,理顺产品平台,大力推进天然气发动机开发和重型柴油机的优化升级,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使锡柴成为内燃机行业创新驱动的领跑者,成为高端品质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