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信义文化”耀前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成都蜀之源酒业系列报道之三:

  ■ 本报记者 李国政 胥平 通讯员 赵小林

  

  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注入时代内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信义”二字,使企业对内凝聚力、对外亲和力不断增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接受企业家日报记者采访时,蜀之源酒业总经理尚红光说:“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必须发扬光大;企业文化建设如果丢掉了传统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没有生命力了。

  “礼智仁义信”合为“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义”即“合宜、合规”,包含“正义、公正”的意思。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必须遵循的最高道德规范;所以古人有“舍生取义”的境界和追求。换成今天的话说,“义”就是利他主义,即举凡说话、做事,都要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企业、有利于他人;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来换取一己私利。崇尚和坚守“义”,朋友就不会出卖朋友,员工也不会背叛企业。

  蜀之源酒业企业文化构建闪烁着“正义、公平”之光。该公司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人格,打造和谐团队、创建幸福家园。

  蜀之源酒业把担当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使命,这些年公司每年都要备上礼物看望周边老人,扶持当地困难群众,资助贫困学子,在当地修桥铺路。“5.12”汶川大地震,该公司捐款捐物,并派出救援人员前往重灾区救援;大邑县“7.3”特大洪灾,该公司也积极捐款。

  该公司建章立规首先要求体现正义、公平,树正气,立新风已成为公司上下的自觉追求。公司倡导所有员工要有忠诚正直的思想作风,协同配合、共同战斗的群体精神。公司将每年涌现的先进人物刻上荣誉墙,登上内部刊物,乃至写入公司志中,把先进人物当成一面旗帜,为员工树立一个个榜样,让大家去学,照着榜样去做,全公司正气上扬,邪气没有滋生的土壤。

  蜀之源酒业让人人享受学习发展机会,人人享受企业发展成果。该公司领导视企业为家,视每位员工为家庭成员,不断改善员工生活工作条件;福利待遇,让员工收入能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如企业通过技改,添置现代化设备,集中供气蒸酒等,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确保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改善了员工的工作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为有贡献的员工购房提供贷款贴息;员工生日,企业为其发放生日礼物;员工家中有红白喜事,企业派人参加;员工生病住院,企业领导要去看望慰问,为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企业拾掇场地,购买器材,修建酒道馆,免费向员工开放。

  在管理上,该公司反对简单粗暴,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努力营造和谐氛围;这么多年,全公司几乎没有吵嘴打架之事。也从未轻易辞退一名员工。

  蜀之源酒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作为,却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使员工有了归属感。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几千年来华夏儿女津津乐道、推崇备至的美德。 蜀之源酒业的“诚信”为企业赢得了好口碑,赢得了市场。

  蜀之源酒业把“诚信”列为公司发展理念的首条。以诚做人,用心交友,恪守信用,把“客户是我们的朋友,合作创造双赢”作为价值取向之一。不管是省内客户还是省外客户,不管是供货商还是经销商,也不论客户大小,该公司都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赢利,共同发展,与所有客户和谐相处。蜀之源酒业管理层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我为人人,方能人人为我。在对外交往中,该公司要求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形象,商业交往中注重展示蜀之源的办事风格,身体力行“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想客户和消费者之所想,急客户和消费者之所急。

  2013年,该公司一销售员收到客户的退货通知,经调查发现,客人看样的是产品A,购销合同签订是产品B,库房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发货,发的是产品B,经过沟通后了解到是客人混淆了产品A和产品B,经协商,同客人重新签订合同,按照产品A发货。接着公司请司机将送往客户处的产品运回公司再重新发货,所有运费由我公司承担。这起退货事件没有蜀之源酒业的一点过错,但该公司毅然承担运费损失,不让客户有损失,给客户以方便。

  “信义文化”滋养着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前程似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成都市大邑县重点白酒生产企业,公司目前占地120余亩,有员工5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59名,其中国家级专家1名,国家级评委1名,省级评委3名;共有26个生产车间,发酵窖池2800余口,年产原酒8000吨,贮存能力25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