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我们的“裸婚”时代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刘小革

  

  近几年,出现了一个网络新词——“裸婚”,还有一部名叫《裸婚》的电视剧也演得很火。什么是“裸婚”哦?上网一查,哦,原来是指是不买房、不买车、不铺张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

  心中不由暗笑,嘿!这算什么新鲜玩艺嘛,用这个标准比照,我们年轻时代,有几个人不是“裸婚”的呢?比如我们单位的人,都是清一色的“裸婚”族呀!

  我们是一个三线建设单位,1965年新建于四川乐山市郊大渡河畔。从事尖端科学——核聚变研究。单位的主力大都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资格的知识分子精英。可他们结婚时,单位连宿舍楼都没有,住在临时修的干打垒平房里,把两个人的被子衣物搬到一起过日子就算成家了。

  到了70年代,单位开始到农村招收知青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我们一批约200多名知青,先后幸运地进到我们这个当时令人十分羡慕的国防单位。

  刚进单位,在青工培训班上,一个红脸膛的工宣队领导就板着面孔宣布:“大家听清楚,3年学徒期间是不准谈恋爱的!否则,后果自负!”自负什么后果呢?虽没明说,但给大家的暗示就是如果谈恋爱,就会重新回到农村去。

  捱到学徒期满,很多人都快奔30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大事,不得不提上生活日程。可刚满学徒的二级工,每月工资就38元,住的是单位集体宿舍。要结婚了,那就排队等分家属楼的住房吧,至于买私房,那是做梦都不会梦到的。运气好的,可以分上一间10平米左右的住房,做饭就在公共走廊上安放一个蜂窝煤炉子,而上厕所要到楼下公厕。一个公厕有五六栋楼的人共用,一栋楼三层,每层8家。按平均每家4-5人计算,一栋楼就有100多人,一个公厕要供五六百人共用,每天早晨,厕所外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至于买私家汽车,那更是天方夜谭!如果能搞到自行车票买一辆自行车就已经相当满足了!那时唯有领结婚证比现在讲究程序,必须男女双方单位出具证明才可领取。而婚礼可有可无。不过,单位多数人还是举行了婚礼,大都由工会帮助张罗。

  结婚新人是绝对没有婚纱和礼服可穿的,结婚戒指也从没听说过,这些都早被打成资产阶级的东西绝迹了。我们单位的人结婚,一般是女方会做一件新花布衣裳,而男方大多就穿一身新劳动布工作服。也有一对新人都穿一身新工作服,就把婚礼举行了。

  婚礼多半在单位食堂举行,墙上挂着一张毛主席像,有时还挂了国旗。因为那时没有彩色婚纱照,结婚照只是一张放大成几吋的黑白照,谁都没想过在婚礼上展示。婚礼大多由工会主席主持。最典型的仪式是:首先,向伟大领袖毛主席鞠躬敬礼,其次,向革命群众鞠躬敬礼,最后,新婚夫妻互相鞠躬敬礼。然后由单位党支部书记致词,要求年轻夫妇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接下来由新婚夫妇介绍恋爱经过,这时大家就开始打趣逗乐,新婚夫妇赶紧给大家散发喜糖、喜烟以给自己解围。于是,婚礼在一片祝贺声和看热闹的孩子们抢喜糖的笑声中完满结束。

  而且,结婚喜宴,也是绝对没有的。请大家吃的喜糖,要买到质量好的也很费周折。四川的糖果要凭票供应,而且质量较差。好在单位常有人去上海出差,因此,一般新婚夫妇都要托出差的同志从上海捎回几斤大白兔奶糖,加上用烟票才能买到的几包成都卷烟厂出的红芙蓉香烟,那就已经是相当花钱,同时也算很体面了。

  回想当年我们这代人结婚的情景,现在的“裸婚”真是算不上“裸婚”!

  不过,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裸婚”总是包含着几分无奈,谁不愿意过富足的生活呢?

  因此,我还是衷心祝福现在的年轻人都能有车、有房、有体面的婚礼!毕竟,时代不同了,他们应当比我们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