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创二代”能让民营经济“长青”吗?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吴江 自由撰稿人

  据南海区青商会负责人介绍,对于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南海乃至佛山,未来5-8年,将是集中交接班时期。交接班是否顺利将直接影响佛山民营经济、甚至佛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该负责人指出,有研究表明,家族企业能够成功传到第二代的,只有三成;能传到第三代的也就一成多点;能传到第四代的,仅仅是千分之一。据其分析,造成传承困难的原因很多,首先,优秀的二代毕竟只是少数,接班的能力有所欠缺;其次,更多的二代不愿意涉足父业,特别是对于制造企业更加有抗拒的心理,“认为太辛苦、利润太薄弱”。而二代接班时,所面对的经营环境与创一代企业家已经大相径庭,这些都影响了企业顺利交接班。(《南方都市报》7月24日)

  有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要进步,时代要发展,儿子当然应该比老子强才是。对于“创业一代”来说,假如自己辛辛苦苦发展的事业,打拼下来的江山,“创二代”们不仅不能继续发扬光大,甚至连继承家业的志趣都没有,心中的纠结情绪当然可想而知。

  的确,“创二代”们固然有着更好更优越的条件,更有着站在“创一代”肩膀上的先天优势,超越“创一代”的天时、地利、人和,要说也都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然而,有条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超越,现实中,“富不过三代”不仅屡屡一语成谶,当相当比例的“创二代”压根不愿意接班时,能不能富过两代,看来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应该承认,“创一代”们能够挖到第一桶金实属不易,他们所创建的民营经济体更是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与动力所在。假如“创一代”们所创造的事业,仅仅因为“创二代”们没兴趣或是缺能力,便不得不惨淡经营甚或关门倒闭的话,无疑令人扼腕。如此看来,真要促进民营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不无遗憾的昙花一现,确保民营企业的创业元老们后继有人,显然并非无关紧要的小事。

  而说到后继有人,“创二代”们被推上前台再自然不过。然而,子承父业固然皆大欢喜,但人各有志其实也再正常不过,假如“创二代”们的确对于继承父业、经营企业这事儿没有丝毫的兴趣,即便最终还是被“赶鸭子上架”的摁在了老子的帅位上,强扭的瓜恐怕同样难甜,民营企业会被完全不在状态的“创二代”领向何方,倒是更令人担忧。

  某种程度上,当“创二代”被认为是创业企业后继有人的不二人选时,其实本身就进入了一个误区。毕竟,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的观念其实早已过时,民营企业真想基业长青,显然更需知人善用,指望通过血缘世袭来维系企业不仅不靠谱,恰恰是给企业的发展设置了人为的约束和限制。

  一言以蔽之,民营企业的确也需要可持续发展,但是,“创二代”被视作民企换帅理所当然的不二人选和传承人时,本身恰恰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相悖。而当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血缘关系的制约,民营经济发展之忧患,“创二代不愿接班”恐怕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