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昱仁
多家企业都被指控财务造假,比如万福生科的现金交易体外循环虚增利润、中联重科的虚增订单等。对于投资者来说,买股票时规避财务造假风险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在投资的过程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过普通的投资者大都不具备财务分析的专业技能,有没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手段来规避财务造假风险呢?其实是有的,这里就给投资者推荐几种简单的规避方式供参考。
从公司架构出发
挑选架构简单、业务单一的股票
在股票上市发行的过程中,发审委考量的一个指标就是企业架构和业务的复杂度。一般而言,如果公司的分支机构复杂,并且主营业务不突出,多半就会成为重点审核的对象。其实,同样的办法也适用于投资者投资股票,中国的公司本身治理情况就不理想,如果它的机构设置又复杂,则会加大“藏污纳垢”的可能性。
贵州茅台前几年受到机构的追捧,也有其业务简单、关联公司较少的原因在里面。贵州茅台年报显示,其出资设立的公司数量为5个,长期股权投资仅有1项。
对于机构相对复杂的公司,投资者很容易忽略它掩盖利润并将利润进行隐蔽输送的事实。笔者就曾经接触到一家软件类的大公司,一直利用海外开设的公司操控利润转移。
从行业出发
经济低迷时,规避易发生财务造假的行业
行业造假风险几乎防无可防,在万福生科的案例中,连券商和会计师都接连“中刀”,普通投资者就更加不用说了。一定程度上而言,某些行业天生就具有容易造假的特性,下面就简单罗列了一些存在造假可能性的行业以及造假的原因:
在这些行业中,有些造假可以说是合理利用了会计政策,大打“擦边球”,比如日前媒体报道的中联重科疑似与经销商签订虚假订单,并在财务报告期后进行退回的事情。该类造假虽然明令禁止,但核查难度极大,在汽车销售行业、软件业、医药行业、通讯行业等均有类似行为,就连国外的大公司也无法幸免。
虽有造假可能,也并不是说这些行业就都不能投资,而是说当经济周期陷入低迷时,要尽量避开相关衰退行业的股票投资。以银行股为例,目前估值接近1倍市净率,说到投资价值的确已经显露无疑,但正是出于机构投资者对于行业的谨慎,并未大规模投资,才有了目前的低估值。从中也可看出,即使企业并未进行任何的造假,投资者最好也要做到规避。
从投资策略出发
分散投资
如果你将大部分闲钱都投入股市,而且这部分钱又都投入一只股票中,那么这个的风险敞口就太大了。不如将资金分散投资,即使是分散至2~3只股票,也能大大化解踩中“地雷“的风险。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要想财务完全合规,几乎不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财务造假的事件。而在笔者过往的经验中,大部分财务造假事件都是通过举报结合专项调查的形式被揭发的。2011年,国外做空机构Citron就曾指控中国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虽然截至目前都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但不可否认,即使是财务造假的指控也同样致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散投资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另外,对于缺乏时间分析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分散投资也是可行的,比如可以同时购买基金和一只较为看好的股票,或是将大部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将小部分资金投入一只股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