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近两年来,应收账款回款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的主要问题,在经济下行期这个矛盾更加凸显。
■ 刘晓翠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和代垫的费用。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近两年来,应收账款回款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的主要问题,在经济下行期这个矛盾更加凸显。
为此,如何监控应收账款以及如何处理企业的不良债权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应收账款难题
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收账款总额的高企,使得经营性现金流被大量挤占,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二是逾期账款在资产比重中日益上升,也将计提的坏账准备逐年增加,同样会降低企业的资产质量。
据统计,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超过1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却高达50%以上,而且账款拖欠期平均达到90天左右。一般而言,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越长,就越难以收回,而一旦形成呆账、坏账,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避免出现危机,企业除避免制订过度激进的发展战略,在应收账款方面,同样亦需要加强风险管控。例如,“家大业大”的上海电气集团,就把控制风险尤其是防范应收账款风险,作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建立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突出重点。关注逾期三个月以上的应收账款,特别是对资信等级较低的客户进行重点关注;并将应收账款的管理集中在风险最大的客户与款项上。
简化流程。通过系统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流程,并定位项目责任人、收款责任人、责任部门接口人等,对款项回款全过程跟进;简化不必要的管理过程,提升催款效率。
实时管控。每日动态更新系统应收账款和回款数据;管理层实时管控催款动态,进行必要的管理介入。
精细化管理。对每笔逾期超过三个月的应收账款进行单独跟踪,通过逾期原因描述、责任部门定位、具体措施跟进,做到对每笔款项的精细化管理。
应收账款动态管理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要从简单的财务指标向客户信用、收款过程、内部管理等内容进一步深化。具体来看,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的风险控制。
以跨国公司梅特勒—托利多为例,其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颇有成效,就在于严格执行了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在事前,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对客户进行分析、建档和评级,了解客户行业地位、资信状况、财务运营状况,结合项目情况和产品特点,并通过模型设定合理的账期;在事中,该公司会进行发货控制、到账情况监测等,对超期30天的欠款客户将进行锁单控制;在事后,公司对账龄进行监控,建立欠款催收管理制度、销售人员催款奖惩制度、收款专员绩效考核以及第三方催款制度。这些功能都可以在信用管理系统中录入、查询和分析。
“我们强调把大部分工作放在事前,合同签署之前就完成了对客户的信用调查。我们有一套非常详细的管理流程,已经做了十几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区财务总监郑方顺表示。
良友集团则进行统一的风险控制,要求下属企业根据经营规模、信用状况综合评定信用额度,通过财务信息化平台运行,避免不同企业对同一客户分别授信,由此规避风险。
面对应收账款难题,上海电气建立了应收账款动态管理体系,以此加强下属企业应收账款的过程管理,规范收款行为,减少坏账损失,同时防止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通过应收账款专项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层可以掌握集团应收账款的总体情况,包括账款总额和变动状况;并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对标, 了解行业应收账款情况,还可以深入了解具体款项的催款内容,例如谁在拖款,为什么拖款,企业能够做哪些事情、成效会如何等等。
上海电气的应收账款动态管理系统,是与全面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在应收账款动态关系系统上线前,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通过指标分析加考核的方式进行,
而在系统上线后,借助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可以实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变动情况,形成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提升应收账款的管理效果。
多部门协调
应收账款管理并非一个部门、一个模块的职能,而是涉及到全流程的风险管理,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包括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管理层等进行体系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特点制定详细的收款计划,针对滞期超过30天、60天和90天的应收账款,列出明细,并且制订相应的催款手册,收款人员严格执行并及时反馈。
法律手段则是应收账款管理最后的守门人,企业的财务部门与法务部门共同制订收款销售合同,对于风险高的债务企业还需要做好法律风险防范,一旦出现逾期账款,债务人没有明确还款计划或承诺的则要诉诸法律,追究法律责任,减少企业损失。
总而言之,只有明确权责,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奖惩到位,将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周转率指标与相关责任人的业绩考核指标挂钩,才能真正落实应收账款的全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