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甘做煤矿安全工作的常青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五老话安全”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

  我叫李宗祥,今年69岁,在淮北矿业工作了35年。如今虽然退休了,仍发挥余热,为煤矿的安全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几十年来,我无数次的亲眼目睹过安全事故给职工、家属造成的严重后果,深知煤矿安全事关每位职工的生命与健康,事关千万家庭幸福与美满,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由于煤矿情缘,2005年我主动加入到公司“五老”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煤矿“五老”队员。

  回顾我参加“五老话安全”工作7年来,做了一个老同志应该做的工作。我知道,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是组织对我的鼓励与鞭策。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的秘诀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学在前、想在前、说在前、干在前。

  学在前。参加第一批“五老”队员有36人,绝大多数字是来自生产一线的精兵强将,懂安全、懂生产,讲安全生产不用打草稿。与他们相比,我只能甘拜下风,仅下过一年多的井,还是个未出师的学徒工。常言道:“隔行如如隔山”,有人劝我“你干了一辈子工作还没过瘾,操那个心干啥!”我想,作为军人出身并且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在需要我的时候,怎么能畏缩不前?不!我要为党旗添光彩。坚定信心后,我就像一根上满了弦的发条,一心扑在安全工作上。

  为此,我刻苦学习,自我加压,不耻下问,很快掌握了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由外行变成了内行。通过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煤矿“五老”肩上的重任。

  想在前。安全是煤矿的头等大事,是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五老”队员,凡事要想在前,积极为企业分忧。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怀。原张庄煤矿安全欠账较多。从1960年投产到2000年列入破产行列前40年间,共发生死亡人数115人,重伤376人,轻伤9756人。在2000年到2004年的破产重组期间共发生死亡事故7人,重伤39人,轻伤247人。据统计,90%以上事故都是由于“三违”造成的。为减少事故发生,抓安全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抓好。破产影响导致思想波动大。2004年,由于资源枯竭,原张庄煤矿实施国家政策性破产,给干部职工心理上带来很大波动,给安全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亲情牵动家人心。我的儿子和两个女婿都在矿上上班。孩子们的安全时刻牵动着我的心。记得我儿子原在安装队上班,一天中班到凌晨12点还没有下班,老伴冒雨到矿灯房查牌子,又找单位的值班员,知道儿子在加班才放下心来。

  基于以上三点,我加入到安全现身说教的行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也起到了“良计妙药”的作用,后来在淮北矿业推广应用。为做好这项工作,每次我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说在前。安全是煤矿最大的政治,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又是职工最大的福利。做好安全工作,事关职工的生命健康和矿区和谐平安。搞好安全宣传是我们“五老”队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身为一名“五老”队员,必须要说在前。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每次到基层单位讲课前,我都花大量的精力去备课。为准备讲稿,我都查阅了大量安全方面的资料,还走访了许多单位和职工,并把双龙公司建矿以来的伤亡事故和重伤事故用表格形式统计出来。分列标注得一清二楚。每次到基层讲课都有针对性地演讲,做到不重复,让听者有收获。

  每次讲完课,与会者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讲得太好了,欢迎您下次再来!”听了他们的评价我心里乐滋滋的,下决心一定把课讲得更好,绝不让职工们失望。

  干在前。安全工作对煤矿来说就是天字大事,我作为一名煤矿“五老”队员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必须干在前。为动员伤亡职工家属及重工伤职工到生产一线单位进行安全说教,我可费了一番周折。7年来,在大家帮助下,先后做通了10个同志的思想工作。我有慢性病,长期坚持吃药打针,为了“五老话安全”工作,经常忘了服药和打针。有人说我太傻了,可我觉得为了矿区的安全和美好的明天,再苦再累也值得!

  现在,可以说“五老话安全”工作是我的精神食粮和寄托,一课也不能缺。为了做好话安全工作,多次“得罪”了老伴。有一次,老伴因双腿静脉扩张疼得不能走路,住了一个多星期医院。这期间恰好是关工委安全活动日,我给老伴讲明情况后,便去参加活动了,老伴嘴上虽没说什么但心里很不愉快。还有一次,我99岁高龄的母亲去世了,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我一刻也没耽误便赶回矿上参加“五老话安全”活动。我的老乡和战友知道后,伸出大拇指说:“李部长实干的军人作风还是没有变!”

  今年是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提升年,我决心不辜负党和组织上对我的培养和教育,知恩、感恩、报恩,当好“五大员”,唱响淮北矿业“五老话安全”品牌,发挥一个煤矿老工人应有的余热!

  

  (李宗祥 口述 赵素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