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屡遇质量门事件,国外进口奶粉在此时备受消费者亲睐,洋奶粉在国内市场上所占比例早已赶超国产奶粉很远。尽管近两年我国奶粉的合格率都达99%,而洋奶粉的质量披露也时有发生,但这并未影响到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信任和亲睐。最近一则信息显示,在中国奶粉市场占据绝对大头的洋奶粉里有80%皆为贴牌洋奶粉,在崇洋媚外风气的滋长下,受伤的还是国内消费者。
崇洋媚外造就假洋奶粉
最近几年中国市场里国产奶粉销售艰难,进口奶粉却在此时大放异彩。然而,进口奶粉的品质是不是真的比国产奶粉的更高呢?最近,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北京及周边省会城市市场随机抽样检测,其调查结果显示,16个国产品牌婴儿奶粉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9个原装进口的产品中,有3个不合格。
在此情况下,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在超市购买奶粉的消费者,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更愿意在经济条件允许下购买进口奶粉;在中国食品安全屡屡告急的环境里,相信国外的食品更为安全,尤其是婴幼儿的食品更要选择健康高档一些的。
前不久,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对外披露,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之后,每年水客背货和商家代购港版奶粉进入内地的货值达10多亿元,而香港每月进口的约400万罐奶粉,约有300万罐都经香港转出口,可见,国内对外国进口奶粉的亲睐度是极其高的。
国人对洋奶粉的需求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在洋奶粉发展的好时机里,国内商家对此机会着迷不已,于是纷纷加入到洋奶粉的行列来。
假洋奶粉在中国市场滋生与中国国产奶粉屡遭质量问题大有关系,自2008年三鹿奶粉曝出三聚氰胺问题以来,国产奶粉从此进入发展的冬天,且一桩一桩的事件接踵而来,让国产奶粉的寒冬一直持续至今。系列的奶粉质量问题被爆事件,让原本就遭寒冬侵袭的国产奶粉业更不好过,无异于雪上加霜。
被欺骗的和被侮辱的
随着国产奶粉质量问题频出,国外进口奶粉在此时占尽风头。一是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二是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观所导致,总以为国外进口的就是好的,价格贵的就是好的,而且买国外的贵的比较有面子,崇洋媚外的风气给商家提供了一个空子,纷纷挤入洋奶粉的发展中,指望分得丰厚的一杯羹。
中国的消费者,在对国产奶粉痛心疾首的同时,对国外奶粉抱着很大的期盼,都相信国外的奶粉比国产奶粉质量更好,更健康,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且有一种较为畸形的心态,即买国外进口奶粉比买国产品牌要高出一等,于是,崇洋媚外之风开始滋生,并被许多商家窥视到了发展机会,于是很多商家趁此机会涉足国外进口奶粉,而在众多的进口奶粉中,大部分实为假冒,假洋奶粉开始粉墨登场,并在奶粉业中抢占先机。
基于此,很多国产奶粉开始贴牌洋奶粉,甚至摇身一变,瞬间成为假洋品牌,此类现象愈演愈烈,致使很多消费者成为崇洋媚外风气的牺牲者,而假洋品牌却成为暴利获得者。
很多商家利用消费者崇洋媚外的风气,较之商品质量,更加注重于商品的品牌和外观,因此品质的提升往往会被商家所忽略。而当同类质量的奶粉,被挂上进口品牌的标签之后,价格会有成倍的提升。
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此后进口的洋奶粉须经过风险评估后符合要求才能进入中国市场。而这样的监管是否真的能够严格实施,是否真能杜绝假冒洋奶粉现象,还需观望。
在假洋奶粉频生,并被纷纷曝光之后,对恢复国内消费者过国产奶粉的信任有一定的机遇,但面临着诸多困难,仅有专家的口号是肯定不够的。必须将国产乳制品与国际接轨,无论是监管、生产还是检测都应与国际匹配。清者自清,无须专家们天天高喊口号,只要国产奶粉真正做到让消费者信任的健康品质,消费者的亲睐自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