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对当前外贸形势的几点思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我们觉得现在应该对发展外贸认识得更清楚一些,支撑外贸发展的不是外贸本身的问题,是制造业的问题,制造业竞争力和劳动生产力决定了外贸。

  ■ 霍建国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从历史上看,外向型经济还是以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为主要内容,当然后期外向型经济的概念逐步在扩大,包括产业升级的治理,包括走出去。单纯从贸易的角度讲现在有一个趋势,即强调内需为主。外贸在发展过程当中消耗了大量资源,效益又不高,批评外贸的声音还是不少,但我们还是要坚定外贸发展的信心。

  去年谈外需的时候,我们也在强调稳定份额,但是要考虑目前已经产生的变化。在2005年之后,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外贸的结构和质量、效益已经在发生变化。市场决定一切,我们要关注这些变化。2011年广东和江苏的差距,以及江苏和山东的差距,可以归结为广东转型升级起步早,江苏有特殊情况,即光伏产业受到重创,还有船舶不景气的问题。现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结构在迅速地产生变化,加工贸易在急速下降。出口比例已经到32%以上,加工贸易控制在1/3还是比较合理的结构,问题是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我们觉得现在应该对发展外贸认识得更清楚一些,支撑外贸发展的不是外贸本身的问题,是制造业的问题,制造业竞争力和劳动生产力决定了外贸。如果外贸竞争环境条件的变化,也是由于这两年中国制造业不景气造成的,制造业大幅度回落,从增长16%、17%的高点,回落到14%—15%,现在维持在10%;制造业投资回报率仍然是很低的,3%到6%,理财是4.5%,企业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投资搞实业。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应该改变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十八大”已经说得很清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我们的制造业2011年超过美国,刚刚超过,我们自己就觉得不灵了,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的制造业困难重重,很难继续往前发展。1825年英国成为全球最高的制造业大国,它的最高市场份额到了40%。美国在1889年超过了英国,但它最高的份额是43%。日本也是在83年之后制造业竞争力数字显示在全球制造业前多少项创新里占了一半。中国现在的制造业只不过从规模和整个布局、产能产量上刚刚进入到第一。刚刚确立了规模优势,往后是制造水平的问题,所以这是一条线,我们应该对它有信心。

  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怎么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大家都在说转型升级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我本人理解转型升级不意味着我们放弃现有的都去搞光伏产业,都搞中高端。对于企业来讲认真做好你的产品,让它能够有附加值,投入产出能够有效益,本身就是在转型升级。国家的转型升级有一个总的考虑,是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企业不管干哪行,做好你这个产品卖出去了,如何再做出品牌来,像“苹果”似的能够获得超额利润,你就做得很好。所以,对于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确实应该好好去研究。现在讲得比较多的就是进出口平衡,但是我觉得还没有讲到位。进出口平衡是从量上讲,扩大进口,一方面满足国内的技术更新需要,另一方面保持平衡,但实际上真正的外贸价值在于通过进口作用于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使得这个产业再能够出口,然后再进口,再装备。这种良性循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有一个非常默契的配合。

  从走出去看,现在苗头确实不错。2012年11月份是620多亿,增长25%,全年将超过700亿。包括外资,我们都应该放开一点思路。外资现在一是盯着服务业,一是盯着关键领域的市场需求。我们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关起门来自己搞,还是要有合作合资问题。目前制约发展的首先还是制造业,制造业整个的发展环境是有问题的,信贷也好,资源也好,投融资政策也好。所以,我一直主张投融资体制要继续放开,要允许各种不同的经营主体有选择地投入。

  关于贸易摩擦问题,欧美冲着我们竞争力强的产品下手,哪个企业发展起来打哪个,但是我们真正的被动还不在这里,而是人家经常在公共场合拿出你的文件,对出口企业要支持多少钱,或者给创新型企业要贴多少钱。这些东西非常被动,我们现在也没招。这些东西我们到底如何看,公平竞争要不要,还是要维持一部分重点企业优先发展,还有银行信贷公开透明,都值得我们研究。制造业和流通业之间有障碍,地区和省市之间都有限制。中国要出现真正国际上的跨国公司,能不能把国内的问题先解决,允许企业跨省市收购兼并,允许制造业深入到流通业,流通业可以深入到商业,先把这些障碍打通,这也是属于市场要素资源配置问题、市场秩序问题,有时候构建可持续发展需要改革。短期看,构建一些新的竞争力也是比较明确的,关键还是在于重视。现在确实不能放弃掉外贸外资,对地方省市来讲,他们就很清楚抓项目,抓外资,指标就上去了。再就是抓出口,但国家层面出口出多了反而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出口过去对于国民福利贡献不大,现在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要加以解决。要构建竞争力,通过贸易的福利来使得国民收益更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