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王士友的19本“台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近日,笔者来到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公司员工澡堂值班室,班长王士友正在伏案记“台账”。

  他指着旁边一套叠得整齐的衣服说:“今天捡到一套工装,我得赶快写招领启事,找失主认领,别让他着急。”

  类似的招领启事,王班长也记不清写了多少次。2007年,他来梁宝寺公司后勤部,带领4名员工负责管理员工澡堂。由于井下员工上下班比较匆忙,每天都有遗忘物品的现象。钱包、手机、衣服、皮鞋、钥匙……这些物品,王班长几乎每天都能捡到几样。

  为了把丢失物品准确地“完璧归赵”,王班长养成了记“台账”的习惯,注明捡到物品的日期、地点、类别,等等,然后写招领启事,找失主。5年下来,从不间断,写下的“台账”达19本。

  据不完全统计,捡到的物品,仅钱包就有40多个、手机50多部,归还的物品价值6万多元。

  在采访中,谈起这些拾金不昧的故事,王班长说得最多的却是:“这都是小事,习惯了。”可就是这些小事,感染了身边的其他员工。2011年1月份,管理员张委检打扫卫生时,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银行卡、驾驶证、饭卡和500多元现金。他通过驾驶证上的名字,找到失主准备队员工王红建。感激之余,王红建当场拿出300元表示感谢,却被张委婉言谢绝。

  “所有的物品都能像这样顺利交给失主吗?”笔者问。王班长却摇摇头。今年1月份,卫生工代久辉交来了捡到的手机,招领启事贴出了4天,也没人来认领。于是,他就通过手机的通信录,打了5个电话,才找到了失主。原来那名员工请了长假。于是,代久辉替他保管了半个月,最终归还了失主。

  看到失主们“失而复得”的笑容是他们最高兴的事。但他们也有无奈的时候。笔者顺着王班长手指的方向看去,墙壁的一角挂着五六串钥匙,足足有300多个,有的崭新,有的已经锈蚀。“这些都是这6年中捡到的,没有人认领,我们一个也没有扔。”王班长说。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卫生工代强大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蓝色的卡片:“王班长,这是刚捡到饭卡,是在2层45箱处捡到的。”

  王班长接过饭卡,习惯性地打开了“台账”……(魏俊泉 梁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