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较去年同期骤增四倍 大小非减持急速“升温”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特约记者 刘翔 济南报道

  股指的不断上扬和2012年年报“窗口期”的到来,不断考验着大小非的耐心,1月以来减持套现者骤然增多。

  1月31日,天邦股份(002124)、湖南发展(000722)、江南化工(002226)等公司发布了主要股东二级市场减持公告,而这只是本月减持风潮的一角。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1月30日,当月共有287家A股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增减持。其中,222家公司387名主要股东减持近700次,累计市值约93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大增超400%;而主要股东增持则相对平缓,65家公司增持总额为32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上涨。

  “产业资本对股价的解读和市场是不同的,目前股指虽然仍有上调空间,但并不意味着控股股东此时减持就是贱卖,他们更多地从行业前景、流动性缺口和投资的机会成本这些实业视角来判断减持收益。”1月31日,国际财务管理师协会山东中心主任王陈表示,股价走高、新股解禁和年报披露期的到来,成为1月减持增多的主要原因。

  创业板、中小板成减持主力

  在减持大军中,中小板和创业板成为减持的绝对主力。

  以鲁股为例,1月以来已有朗源股份(300175)、史丹利(002588)等8支股票主要股东选择在二级市场减持,但其中除晨鸣纸业(000488)和东阿阿胶(000423)来自深市主板外,其余6股均来自中小板或创业板。

  实际上,在本月222家公告增减持的公司中,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占比也超过了7成。

  值得注意的是,诸多减持公司中不乏刚刚解禁公司的身影。如朗科科技(300042)、洪涛股份(002325)、双环传动(002472)等,其创投股东或控股股东在承诺的解禁期满后,便纷纷选择了减持。

  1月份巨量解禁股上市流通,成为许多中小板大小非股东在年报高峰期之前减持套现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股市自去年12月来的企稳,也为大小非的减持提供了支撑,上证指数在12月4日触及1949.46的低点后开始强势攀升,至目前累计涨幅达20%。

  在今年,首发原始股解禁都将是A股的一个看点。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13年创业板和中小板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金额将达2330亿元和5200亿元,均为历史最高。

  山东矿机密集减持15次

  在大小非减持的诸多因素中,获利套现始终是最普遍的原因。

  1月以来,此前卷入“无人机”传闻的山东矿机(002526),10位高管先后15次减持公司股票。仅仅上周,公司就有9位高管9次减持集体抛售自家公司股份,累计套现3057.95万元。

  公司的密集减持,始于去年12月。公司股价自12月4日4.6元的低点,一路上扬至24日8.04元的高点。伴随着股价的上扬,公司高管也一路减持。

  受益于近期军工板块整体走强和“无人机”利好,公司股价也“飞”了起来;但公司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去年业绩并不理想,净利润同比下滑近3成,因此获利出逃并不为怪。

  显然,一味务虚的概念炒作也并非产业资本的行事风格。此类“见好就收”的公司并不在少数。

  1月以来,A股市场的3D打印概念龙头股中航重机(600765)在短短几周内股价实现翻番,也为其大股东贵航集团创造了极佳的减持窗口。

  1月2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贵航集团于2013年1月24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1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3%,减持后贵航集团持股比例降为11.37%。

  晨鸣减持为融资

  但大小非减持的背后,并非只是获利套现那般简单,行业趋势、股价异动与融资需求均成为影响其减持重要因素。

  在1月鲁股减持队伍中,晨鸣纸业主要股东累计减持套现3.6亿元,为鲁股减持之最。23日,公司发布公告,披露,其控股股东晨鸣控股1月21日通过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售出公司8660万股(占总股本的4.2%),交易对手方为广发证券,购回期限为365天。

  本次交易后,晨鸣控股所持晨鸣纸业的股权比例由此前的14.21%降至10.01%。而此次减持,正是出于融资的考量。

  “根据深交所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的相关规定,该交易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王陈介绍说,减持后控股股东与减持股份相关的权益并未完全丧失,如标的股份对应的出席公司股东大会、提案、表决等股东或持有人权利,由广发证券按照晨鸣控股的意见行使;标的股份产生的相关权益(包括现金分红、债券兑息、送股、转增股份、老股东配售方式的增发、配股和配售债券等)归属于晨鸣控股。

  据了解,去年12月10日上交所修订并正式对外发布了约定购回式交易的系列规则办法,将交易购回期限延长至1年,同时拓宽了投资者准入门槛,允许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东以及董监高参与交易。该政策的出台,为晨鸣纸业等有资金需求却不想丢失上市公司股份的产业资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