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沪市“两融”标的由目前的180只增至300只;深市两融标的由目前的98只增至200只。作为融资融券标的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范围及折算率维持不变。截至1月29日,融资融券余额为1153亿元,券商的融资利率为8.6%,融券的利率则为8.6%或10.6%不等。
记者发现,标的扩容虽然扩大了投资者的融券选择面,但是在转融券推出前,券源不足的问题不会根本解决,甚至会更加严重。
申银万国分析师杨国平对记者指出,扩容之前,融资融券标的基本就是沪深300的成分股,这些股票本身就是蓝筹股,券商愿意持有,即使担心风险也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对冲融券业务的风险。“本次调整调出了54只股票,增加了许多非沪深300成分股,券商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对冲这些股票的下跌风险,因此可能出现放券意愿不强的情况。”他说。
需借力转融通
“从历史的情况看,由于流通市值占比和成交金额占比的大幅提升,标的证券扩容将会推动融资融券余额的快速上升。”在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王明德看来,考虑到试点券商业务量的稳步增长、常规券商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标的证券扩容推动的余额增长,预计2013年的月均融资融券余额将达到1800亿元,将为全行业带来佣金收入和利息收入共计208亿元,若预计2013年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则融资融券业绩贡献度将提升到14%,是创新业务中贡献最显著的业务。”
国泰君安的统计显示,在标的扩容后,融资融券标的总市值覆盖率将由原来的60.6%提升至70.5%;流通市值覆盖率将由原来的66.3%提升至75.6%。在行业方面,建筑建材、化工、房地产、交运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新增两融标的较多,申银万国数据显示,扩容后标的数量在10个以上的行业,由此前的7个增加至15个。而风格方面,小盘股数量增加成为主要看点,中小板标的由18只增加至66只,创业板则首次有6只股票成为两融标的。
“融资融券是投资者通过券商的自有资金和证券进行交易,而转融通业务的实质是证券金融公司与证券公司之间的融资融券业务,通过证券金融公司进一步扩大了投资者的交易范围,而且从监管层面考虑更有利于控制总量。目前来看,融资交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融券余额不足5%,券源不足限制了融券业务的发展。”杨国平说。
记者从不少证券公司调查获悉,目前证券公司的融资额度基本上都用不完,投资者融资买股的热情并不高。同时,偶尔借不到钱的情况也存在。主要是因为去年融资买股亏损的多,没有“赚钱效应”。毕竟,投资者融资需要成本,如果买的股再亏钱,就是双重损失。
正如杨国平所言,目前,证券公司普遍面临券源不足的问题,做空力量不足。这实际上与管理层逐步推进、先做大融资业务再发展融券业务的思路分不开。今后如果配合转融通,大股东可以抵押股份,做空力量就将得到加强。
短期或“做多”为主
本身包含了较多的融资融券标的,而行业内企业又能最大限度地受益于两融标的扩充等金融创新,这是什么行业?答案就是:券商。
据Wind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融资融券业务券商排行榜的数据统计,市场占比前三名的券商分别是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占比分别为14.24%,29.81%、和7.02%。
事实上,两融标的扩充将从增加相应佣金、利息收入,进一步缓解券商利用沪深300期指对冲库存标的证券的基差风险,以及对冲与产品设计策略将更为丰富与多样化三个方面利好券商股。
但是,作为标的的个股,是否能够映射相关行业的生机呢?对此,杨国平并不认同。“融资融券的标的本身还是看个股的表现,和所在行业的关系不大。”他说。
在他看来,融资融券交易对市场影响机制中既有负反馈机制又有正反馈机制,正反馈机制对股价趋势起到助长助跌的作用,加剧市场波动。而负反馈机制引导股价回归合理价值,减少市场波动,“这些,将通过融资融券杠杆功能和卖空功能来实现。”
据记者了解,相比此前大多数两融标的,中小板及创业板个股弹性大、爆发力强,更加适合高杠杆快节奏操作。上述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市场情绪不断转暖,短期内,融资做多或仍是两融投资者的首选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