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3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黄河之水天上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写在河套酒业成立六十周年

  

  口碑是什么?口碑是流动在人们心中的风。见其人如见其酒,见其酒如见其人这就是中国消费者的情感逻辑。广告管用,还是口碑管用?两者可能都管用,但千万别忽视了口碑,这是中国人的性情所决定的。河套酒业的兴起是自然而然地契合并壮大了这一逻辑通道。

  做企业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个酒品消费者的钱包里都装着各种酒的选票,选不选你很重要。

  

  酒道贵真 用产量保质量

  提到河套酒业,很多人关心,它是怎么发迹的,它发展这么快,它的经营模式是什么样的。经过细心调查,你会发现,相对于它多年的积累,它的发展是稳健的,它的理念是慢即是快。当社会上流行如何走捷径使巧劲儿的时候,它却舍得下“笨功夫”。张庆义说:“采用纯粮酿造的企业与那些快速勾兑生产的酒厂相比,成本高,出产品慢,利润薄。但河套酒业是个老酒厂,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砸了这个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树起的老牌子。”

  张庆义始终认为,“酒品如人品”、“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做不出好东西而仅靠媒体炒作、价格竞争、广告大战盈利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到了“让老实人挣钱、让高科技挣钱、让好产品挣钱”的时候了。为此,河套酒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始终把技术革新、管理革命、基础设施投入、销售网络搭建、文化建设当作“五大重武器”来抓。

  1991年,上任不久的张庆义就认识到,要想用好酒均衡供应市场,抓技改,扩产能,才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那时候计划经济的味道还很浓,什么都要报批,虽然旗里给予优惠政策,但如何把扩大产能落实到位,却是需要落实的。张庆义把技改当做大事来抓,硬是把三年的技术改造计划一年完成了。记得当时为了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他为了抓技改抢进度,经常大清早把领导堵到床头上,领导边穿衣服边与他商讨推进工作的举措。

  在张庆义看来,要想跨时代保住酒业的品牌,就得规模生产。传统行业不等于是原始行业,只有生产规模保证了,你才能保住酒品之真。河套酒业连续多年扩产,扩产扩得有很多人感到害怕,说张庆义是不是头脑发热在胡闹?

  看到河套酒业的规模,这么快就进入全国酒业经济效益十强,也有人担心,这是不是一种新时期的“大跃进”?中国人看重的诚信从来分为两种,一种是愿望诚信,一种是能力诚信。河套酒业的规模生产就是为了做到能力诚信,绝不在任何酒业发烧的时候降低酒品质量,更不用说卖假酒了。

  张庆义早就认识到了酒道贵真,也许在别人看来,那些看似冒进的规模生产,在张庆义看来不过是酒业保真均衡供应的底线罢了。长远看,做有根的企业,有了根才能不断提高酒品品质,好东西才能卖得上好价钱。

  从真出发——

  做有价值观的企业

  中国人重情,酒是表达情感的一个载体,人贵情,酒贵真。真挚的感情要靠真挚的好酒来表达。

  从作坊开始,中国几千年的酒文化,酒行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真。河套酒业提出了至真至纯的造酒理念,将河套粮食的天赋之真、精益求真结合起来,河套酒业从内蒙古的若干家小酒厂里脱颖而出,主要是他们能面对诱惑,踏踏实实做真酒。河套酒业一直坚持高品质的原酒生产,将之视为企业的生命,就是为了保真。

  巴菲特说,人生最紧要的事便是找到湿的雪球和一条长长的雪坡。在令人艳羡的中国市场,不缺长长的雪坡,缺的是那个有粘性的雪球。我想说的是,道德即利益,企业要想滚雪球一样壮大,首先它要是一个实心球,而这个实心球之实即是企业要有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