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一直是电商行业的“硬伤”,这也曾经让马云为之头痛。新的一年刚刚开始,阿里巴巴就吹响了向物流领域进军的号角。近日,阿里巴巴集团计划联手行业企业、资本及金融机构先期投资1000亿元筹建一个智能物流网络,项目建成后可支撑日均300亿元的网络零售额。
■ 刘夏 林灵 特约采写 沈文
一天就能产生千万单包裹量的阿里巴巴集团将要亲自“下水”搞物流。阿里集团近日宣布,已与相关物流企业、资本及金融机构敲定共同筹建“中国智能物流网”。第一期投资额1000亿人民币。
现有物流体系面临挑战
数据显示,2012年,阿里旗下的淘宝网和天猫网日包裹量超过1200万单,双十一单日产生包裹峰值超过7200万单。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规模远超1万亿,年增速超过80%。中国的电子商务将迈入10万亿的时代。
去年“双11”电商促销活动期间,包裹爆棚使得国内物流体系的滞后显露无疑。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内,电子商务将产生巨量物流需求,现有的物流体系将无法支撑。
对此,快递界人士认为CSN项目将对行业产生利好。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向记者坦言,“CSN将加快推进中国快递物流业的整合,同时将加快电子商务和快递的发展”。马云甚至表示, “这个智能物流骨干网,不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而是未来中国商务的基础设施”。
8年千亿打造“智能物流”
阿里巴巴集团称,在经过系列闭门会议探讨后,由阿里牵头,银泰、复星、富春、四通一达、顺丰,以及相关资本市场的领军机构、银行和金融机构目前已达成战略共识,将联手建立一个能支撑日均300亿(年度约10万亿)网络零售额,让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的超大规模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该项目已经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拟担任董事长,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拟出任CEO。
而这家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力争用8-10年时间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元(年度约10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以下简称“CSN”),让物流网络迈入数据化运营时代,支持数千万家新型企业成长发展,最终使中国任何一个地区都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另据透露,目前项目的建设者以及未来可能的参与者,需接受一个附加条件:在未来5-8年中不计回报持续投入。
“大淘宝物流”战略蓄谋已久
事实上,阿里巴巴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该项目的筹划,2011年1月中旬,阿里巴巴对外宣布,要打造一个开放、分享的物流体系生态圈。当时CSN的战略理念就已具雏形。
据了解,几年前,国内电子商务公司已各自展开了物流建设。自2007年起,京东商城开始建设自有的物流体系,为国内首家涉足自建物流的电商。而阿里巴巴当时并没有具体动作。
有业内人士认为,淘宝自身不是自营电商,没有自己的仓储生产环节,而仓储与配送是紧密联合的,所以它自建物流的难度较大。
不过,2010年马云尚未表态要“自建物流”时,阿里巴巴已开始动作频繁。如采用入股物流公司,与物流企业组成服务联盟等方式。2011年1月19日,阿里才正式公布了其“大淘宝物流”战略,称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投资300亿元,逐渐在全国建立一个立体式的仓储网络体系。
“这次宣布的筹建计划就是‘大淘宝物流’战略的延续。”电商行业分析师李成东表示,当年的网络销售规模不如此巨大,对物流需求也不强烈。而如今,时机已成熟,善抓机遇的马云自然选择“该出手时就出手”。
▲Ⅰ视界延伸Ⅰ
电商:自建物流是大方向
与阿里巴巴共同分食网购这块“巨型蛋糕”的多家电商企业——亚马逊、京东商城、易迅网等,近日对于阿里巴巴此次高调宣布千亿资金进场投入物流一事表示不予置评。不过资料显示,这些企业也在积极自建物流。
目前,京东仓储面积已经超过100万平米,仅在物流方面去年的投入就超过36亿元。背靠腾讯的易迅网也打算2013年发力,已启动了一个投资超过10亿的物流仓储项目。
不过,对于国内电商企业,物流扩张的成本压力已在经营、业绩等多个层面有所显现。
如凡客诚品为经营B2C配送业务全额投资自建“如风达”,截至2011年底,配送队伍已从2008年启动时的几十人扩充至约5000人。但去年却选择紧缩,“如风达”撤出二三线城市,转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接手。可见自建物流的背后需要倚靠相当雄厚的资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