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小修补改变大环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袁庄矿开展巷道修复工作侧记

  从修过就毁到修而牢固;从破烂不堪到整洁优美;从存在隐患到安全无患;从二级矿井晋升到一级矿井——这一个个鲜明的对比见证了开采50多年的安徽淮北矿业袁庄矿开展巷道修复工作的历史烙印和取得的巨大成绩。截止到1月8日,该矿已实现安全生产4周年。

  加快巷修步伐

  作为建矿50多年的老矿,袁庄矿井下环境可用矮、破、乱、脏、险“五字”概括,巷道修复存在着“能不修则不修和前修后毁”等诸多问题,各类因巷修的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进入2000年后,随着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该矿将巷道修复提到安全工作的高度,加快了巷修步伐。据了解,仅2005年至2009年,该矿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修复巷道25000多米。截至目前,该矿矿井开采虽已延深到四水平,巷修战线长,并且地压增大、局部顶板破碎,但井下生产环境从往年的矮、破、乱、脏、险演变为高、靓、整、洁、安。“现在井下环境变化太大了,巷道整齐划一,地面干净整洁,我上班的时候失修的巷道多、隐患多,有的巷道被压的变了形,过人都‘提心吊胆’!”该矿一名退休老干部下井参观井下环境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打造“精品巷修”

  “以前顶板压力大的巷修只能维持半个多月就损坏,现在修过能保持数月和一两年的时间,巷修质量提升了一大截。”该矿修护区安全副区长李多连说。

  近年来,该矿进一步强化巷修质量,把“严细标准,精细施工”作为巷修理念,倾力打造“精品巷修”,实行“毫米误差”工程质量制度,变以往“修复一棚、合格一棚”为“修复一棚、标准一棚”,在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坚持用尺子拉线,发现不达标工程质量一律返工,并对违规人员按“三违”行为处理。为强化现场监控,闭合过程管理,实现巷修工程质量的动态达标,该矿修护区制定了针对矿井巷修点多、线长、面广的“三级”现场监控制度,即带班干部班中来回巡查每一个施工点;队长进行开工前的安全确认,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当班巷修任务,并负责本队3个班(3个施工点)的班中巡查和指导;班长负责掌控本班巷修质量。同时,对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带班干部和队长负有连带责任。2010年以来,该矿巷修优良品率达100%,其中15个月达到“精品巷修”。

  技术保障巷修

  “巷修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技术的支撑,可以说,没有巷修技术就没有袁庄矿现在的井下环境。”该矿技术科科长高明亮如是说。

  近年来,该矿拿出85万元用于巷修科研经费,先后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进行《复杂应力场中软岩巷道底板与巷帮失稳的关联性分析》和《底臌综合治理新技术研究》等巷修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因受采区上下山、井底车场和水仓采动引起的巷道强烈变形(极易破碎、片帮、掉顶)的巷修技术难题。此外,该矿还针对矿井地压大等状况,优化巷修支护方式,在推广应用“高强稳定型耦合支护”等顶板固化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加对子棚、缩小棚距(600毫米改为300毫米),以及将工字钢棚支护改为“U”型棚支护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延长了巷修寿命。

  (陈贤云 范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