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迎着阳光奔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记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干法熄焦工第一名李舒

  ■ 黄传宝

  

  李舒,太钢最普通的一名干法熄焦工,现任焦化厂炼焦作业区干熄焦大组乙班班长。近日,他站上了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干法熄焦工第一名的领奖台,把大赛仅有的两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之一捧回了太钢。这次竞赛太钢代表队取得了客场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最低学历的选手拿下了最高荣誉。谈到成功的秘诀,李舒觉得是“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教练肖艳波说,李舒身上有“亮点”,许多良好的习惯给人深刻印象。至今,他常想起封闭集训时,迎着朝阳健步如飞的李舒,仿佛在追寻希望与梦想。

  

  总能汲取到周围的“正能量”

  李舒被认为是太钢参赛选手中的“短板”。太钢技校毕业后,工作的前10年,李舒的角色是太钢焦化厂的一名钳工。2008年5月,太钢干熄焦项目正式投产。参与了项目建设的李舒从零起步,担任了干熄炉的主操作工。“没有对工作环境和岗位变动产生不适情绪。相反,一种如何能干好的劲头在心底油然而生。”李舒的好习惯总能一以贯之。

  李舒的“心态比较好”,做任何事都能积累点“好东西”。他说,天底下没有白干的事,只要付出肯定不会落空。得知获奖,李舒表现得很淡定,“我想着比赛不是为拿第一,而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把技能掌握得更专业、更熟练就是一种收获。”

  实践似乎验证了李舒的想法。李舒把项目负责人程俊伟当作了“师傅”,从这位年轻的特级劳模身上,他学会了以身作则。“干一件事情,我不说你干去吧,如果你觉得危险我来干,我干完你再跟进。”在班组里,李舒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了全能员工,主操、副操、巡检、升降机哪个岗位都能拿得起放得下,遇到难事、险事他总会冲到最前头。项目建设期间是李舒成长最快的阶段。400多个日夜里,他付出了最多的辛苦。他坚信,别人用一年积累的经验,他付出十倍的努力也能实现。

  李舒善于纠正自己的“缺点”。来自太钢基层一线的他,声音洪亮,说话直截了当,让初次接触的人不太适应。2009年,肖艳波大学毕业来到炼焦作业区担任技术员,感觉他平常“说话比较冲”,常爱开“令人难堪”的玩笑。但接触多了,发现人挺不错。成为教练后,肖艳波曾提醒李舒,在不同场合需要多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从那之后,肖艳波感觉他在性格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工作中发躁、发急的时候,只要旁人稍微提醒一下就好了,皱起的眉头也会舒展开来。看样子,这回李舒又学会了“一招”。

  

  时刻在吸纳知识的“土专家”

  2012年,干法熄焦工首次被列为竞赛工种。太钢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生产线与先进企业相比运行时间最短、技术积淀较薄弱;设备状态稳定,特殊工况的处理经验较为缺乏;锅炉和干熄焦系统实行独立管理,选手“偏科严重”。

  除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李舒夺冠还得益于他深厚的知识积淀,他就像一块渴水的海绵,时刻在思考和学习。采访时,生产现场正在搬运物料,沿路流洒的白灰画成了一条长线。李舒马上想到,可以通过白灰溅落的规律来判断车辆行驶的方向。有一次,干熄炉料位计出了故障,大家束手无策。李舒和组员利用平常掌握的知识,想出了利用炉体结构观测料位的好方法,一下子解决了生产难题。现场的每个小改进,都蕴藏着无穷智慧。李舒说,遇事多想一想可能就有所收获,时间长了自然会拉开距离。

  有人戏称李舒是个“土专家”。在操作工里,大家认为他电脑“玩得精”;他主抓生产,可对设备的了解也不含糊;搞过土建、懂得仪表,除了日常负责的干熄炉,他还掌握了不少焦炉、锅炉方面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李舒拿下了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文凭。为了消除知识空白,他几乎走遍了公司的锅炉系统,哪里发生特殊工况他就到哪里“取经”。枯燥封闭的集训在李舒看来,正是系统梳理知识、“捋一捋”多年积淀的好机会。太钢购进的仿真模拟系统是个“好东西”,所以2012年国庆长假李舒一天也没休息,全泡在教培中心去摸索和学习了。

  李舒还是个出了名的“倔脾气”,为人谦虚低调的他,骨子里有股子不服输的劲,想要让他服软,经常需要“拿出数据来”。有一次,太钢外请的专家为学员授课,李舒结合生产数据,针对老师的讲解提出相反的见解,教授只好把问题带回去“琢磨琢磨”。广阔的干熄焦领域等待着李舒去探寻,“如今知识来源很丰富,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琢磨,愿意对设备进行了解,应该可以做得不错”。

  “比赛和生产是两码事。”说话间,李舒已卸下荣誉,回到了自己热爱的生产岗位。生活和工作当中,他仍然在用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延续追逐阳光的脚步,积累迈向成功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