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恐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痛苦的一年,前三季度13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有12家公司净利下降,业绩平均降幅高达95.7%。业内不禁感叹,经历本世纪黄金十年发展的工程机械行业站在了十字路口,如何走出发展困境成为行业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
发展困境如何突围? 标杆徐工给出了答案:布局全球,转型升级,创新制胜。
产业全球布局
深拓海外市场稳领行业第一
金融市场投资有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对于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陷入低谷的时候,全球最大的土方机械、矿山机械和建筑机械生产商卡特彼勒的第三季报显示,其第三季度利润增长了49%,达到17亿美元。卡特彼勒新兴市场战略总监鲁辉在一次论坛上说,卡特彼勒的表现得益于全球网络分散风险。
对此徐工机械董事长王民先生有深刻体会,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徐工机械也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
据王民介绍,海外市场方面,徐工是国内同行第一个参加海外展会、第一个成立出口公司的企业,并在工程机械领域第一个实现年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每年有万台以上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到140多个国家,均居国内行业第一位。
行业专家赵英也信心满满,她表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现在也产生了比较有希望的,能够成为世界型竞争选手的企业。她还建议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可以先立足于国内这个主场竞争,慢慢地走向海外。
优胜劣汰,转型升级
推进产能整合做大做强
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打造3-4个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级企业集团和5-6个500亿元级企业集团,成为国际知名公司。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专家田广范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应该进行整合。
“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的数量太多了,比如做塔式起重机的企业在整个欧洲大概也就10多家,中国大概有三四百家,太多了。” 田广范认为。
截至2012年9月底,国内从事挖掘机生产的企业达60多家,规划的远期产能有60万台,大大超过全球需求。
在徐工机械董事长王民看来,过剩的产能意味着行业洗牌已经开始。产能太大,大多数企业造不出差异化的产品,中国永远有需求,就看做不做出好产品,有没有价格优势,最后优胜劣汰。他说:我预感工程机械真的到了一个优胜劣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了。
逆势创新立不败之地
2012以后中国市场更精彩
逆境求生的关键还在于创新。2012年11月8日,由徐工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最大吨位的3600吨履带起重机正式下线调试。根据需要,它可以拆分组装成一个1800吨的起重机,这个创新产品已经获得了订单。对于创新制胜,董事长王民很有信心。
行业专家田广泛指出,工程机械企业靠一味地打价格战是行不通的。他说,在整个设计、计算,最基础的研究以及质量方面不提高的话,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比较困难的。
近日,由徐工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最大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挑战极限,数次成功完成4500吨的超载实验,创下了一项移动式起重机的世界吊重纪录。
“2012年以后中国起重机市场会更加精彩,在3-5年的时间里,百吨级至千吨级产品的型谱会更加密集、技术也会更加成熟,人们会逐渐从最初对中国企业接连突破世界最大的惊喜中冷静下来,更加深入地融入工程应用和用户需求。”徐工机械副总裁、徐工重型总经理陆川说道。
(黄政平)